医务民警李长根为黄生(化名)做心电图复查。记者陈小斌摄
强戒人员一起做操。记者陈小斌摄
海西晨报讯(记者陈小斌 实习生徐霖 通讯员厦公宣)威严、神秘,是大多数市民对厦门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强戒所”)的印象。对吸毒者而言,这里是一座“熔炉”,是他们重塑人生的地方。
在这里,“瘾君子”们的生活状态如何?民警是如何帮助他们摆脱毒瘾的?在“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活动广泛开展之际,晨报记者走进强戒所,了解该所民警值班执勤的“工作轨迹”,揭秘戒毒者们在这座“熔炉”中的真实生活。
强戒人员生活规律健康
前日,晨报记者走进位于仙岳山中段南麓的强戒所体验。
6:30起床洗漱和整理内务、7:00早餐和打扫卫生、8:30点名和安检、9:00治疗康复和集体教育……每天一大早,民警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督促强戒人员健康地生活,让他们逐渐摆脱原本不规律的生活方式。
“保持室内清洁,按规定整理内务卫生……”集中教育开始时,强戒人员要学习生活规范,分享好文章和读书心得。“每一间病室都有书籍供强戒人员阅读。”强戒所三中队中队长卢秀环说。
从9点开始,强戒人员可以互相串门,也可以写读书或改造的心得体会。据了解,今年以来,全所强戒人员共写了100多篇戒毒心得和2000多篇读书心得。从这些心得中,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积极向上。
十次谈话化解“心毒”
9:30至11:00,强戒人员分三批参加室外康复活动,参加完早操和跑步后可自由活动,打篮球、打羽毛球、跳绳等,可根据个人喜好自行挑选。
室外康复活动时间,卢秀环和强戒人员王娟(化名)进行了谈话。这是王娟被收治1个月来接受的第10次谈话。
今年37岁的王娟,曾吸食海洛因和冰毒。小时候因家人疏于管教,她14岁就染上了毒瘾。上个月,刚被送到强戒所的王娟不配合管教,民警多次对她进行感化和教育,并帮她脱毒,她的身体逐渐好转,精神状态也好多了。
这次谈话中,卢秀环表扬王娟近一段时间有了“蜕变”。王娟对强戒所的管理和教育方式很认同,表示将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人积极向上地生活。
“管人要先管住心,这是我们感化强戒人员的理念。”卢秀环说,民警都会用心和他们沟通,让他们主动配合戒毒工作。
强制戒毒助力身体康复
强戒所内,每天都有医务人员24小时值班,以应对突发情况。
前日上午,医务中队中队长李建林在忙着为强戒人员体检。他告诉记者,吸毒人员体质普遍较弱,神经系统及肝脏、心肺等功能受到极大的损害。当他们被送至强戒所时,医务民警会根据其此前吸食的毒品类型、成瘾时间等开出药物,辅助他们戒毒。
“为了更好地评估戒断情况,被收治的前7天,每天上午和下午,强戒人员要接受血压、脉搏、肠胃等方面的检查。一些特殊病号要接受不定期检查。”李建林说。前日一整天,医务民警共为31名强戒人员进行了检查。 58岁的黄生(化名)曾是一名海洛因吸食者,2月8日,他被送到强戒所。医务民警李长根检查发现,黄生可能存在心肌缺血等情况。接受脱毒治疗后,前日16时,李长根对黄生进行了心电图复查,黄生的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
是你们让我收获平安健康
来到强戒所已经8天了,缭乱的心也渐渐平静了,身体也逐步好起来了。今天下午,全体学员参加了体操锻炼,我站在旁边跟着学操。我们的大组长耐心地教导,让我很感动。我一天比一天开心起来,因为在这里的生活越来越充实。我能有这么好的心态,要感谢大组长及姐妹们对我的关心与帮助,是他们温暖了我,感化了我。我更要感谢所里的全体民警,是你们不辞辛苦,不分昼夜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关心爱护我们,我们才能收获这份平安和健康。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好好改造,绝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
张岚(化名)
2018年1月17日
多方合力引导吸毒者获“新生”
人生旅途中,吸毒者是一群迷失者,他们需要有人引导,从而走出歧途、重回正轨。戒毒民警就是这样的“引路人”。
帮助一个人,就是帮一个家庭。现实生活中,海洛因、冰毒、K粉等种类繁多的毒品如恶魔般地纠缠着吸毒者,让他们失去尊严、健康和亲情,最终导致一个个家庭破裂,令人唏嘘。
强戒所是吸毒者重塑人生的第一站,强戒所内充满人性的关怀、严格正规的管理,让记者感触良多。所里的民警对待强戒人员如对待家人般温情,他们用诚挚的心,帮助吸毒者摆脱毒品的纠缠,为他们筑造一条通向新生的蝶变之路。
毒品不绝,禁毒不止。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警方坚持做好缉毒、禁毒、戒毒等工作的同时,市民也一定要远离毒品,绝不吸第一口;吸毒者一定要坚定戒毒信心,和过去一刀两断;社会家庭群体,也要给予重返社会的吸毒人员更多的帮助和宽容,给予他们新生的机会。
(记者陈小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