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清风传九溪 孝道行天下
女儿节上,回乡儿女欢聚一堂。
孝道在翔安蔚然成风。
东南网3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挺 通讯员 林瑞声 陈景赐 吴善营 文/图)日前,厦门市翔安区2018年“孝廉文化节”暨内厝镇首届“女儿节”启动,活动将持续到“三八妇女节”。
翔安素有深厚的孝亲文化传统,近年来,更是紧锣密鼓实施“廉政文化”的大工程,廉洁自律的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和推崇孝道的家风家训情怀,在这块厦门东部热土上恣意流淌。
去年以来,翔安区一大批以家风教育、廉政文化为主题的基地和平台相继搭建起来。一张又一张廉政文化名片的确立,让翔安区的从严治党有了更好的载体和依托。 以好家风促进好作风,以好作风涵养好的党风政风,以好党风、好政风带动好民风、好社风,“孝”与“廉”紧密关联,通过“点上动作,线上推进,面上提升”,让孝廉文化深入人们的心里,让廉政文化的制度建设生生不息。这也正是翔安区举办2018年“孝廉文化节”的其中深意。
好媳妇陈宝华:六年如一日照料中风婆婆
“她60公斤不到的体重,每次吃饭前给她婆婆换尿布,奋力挪动着她婆婆接近100公斤全身中风的身体,那吃力的样子让人想哭。”内厝镇美山村人许官花说起好媳妇陈宝华,眼中满含着泪花。
“有时候换着换着,新的纸尿裤刚套上去,她完全不受控制地又拉出来,只好重新来过。”默默地做着这一切,陈宝华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就想让她舒服一点,身上干净一点。”
陈宝华的婆婆2012年6月二级中风,全身无法动弹,头脑尚有意识,能说话,但大小便失禁,全由陈宝华一人照顾生活起居。从那天开始,四级残疾的陈宝华,走路一瘸一拐的,开始了6年时间的艰苦护理之路。
光换一个纸尿裤,就是一个艰难的技术活。要先垫上护理垫,防止床铺打湿,抽掉早已湿漉漉的纸尿裤和卫生纸后,细心的陈宝华开始给婆婆擦拭身体,抹上干净的爽身粉,然后艰难地慢慢挪动。
因为长期卧床,婆婆身上很多地方都长了疮,要涂上消炎药粉。这样的全过程大概需要半个小时。每天纸尿裤要换六七次,在寒冷的夜里,也不例外。
没法动弹,婆婆的一日三餐都是陈宝华一口一口地喂,婆婆的胃口还特别好,和常人无异。“老人能吃就好,照顾老人,是我们的责任。”陈宝华说。
因为腿脚不便,无法外出工作的陈宝华照顾老人之余,就在家里做做简单的塑料加工,供养两个小孩上大学。
“她躺了几天,一句话也没说,安安静静地就走了。” 十多天前,宝华的婆婆走了,宝华的泪夺眶而出。不舍,写在这个乡村好媳妇的脸上。
好女儿柯彩真:把母亲从死亡线上拉回
“我请求你们,哪怕只有万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请救救我的母亲。”2017年初,内厝镇新垵村民柯彩真66岁的老母亲陈水仙,被多次下发病危通知书。但柯彩真没有放弃。
柯彩真日夜照顾着母亲,一日六餐,像照顾刚出生的婴儿一般,细心制作饭食。 医护人员也深受感动,帮助这个好女儿,用更精心的诊疗,终于把陈水仙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然而,在老母亲出院后回家后,等待柯彩真的,是一段更艰难困苦的人生旅程。
两个双胞胎女儿自幼脑瘫残疾,一个读幼儿园大班的儿子,再加上现在无法动弹的老母亲,全家8口人,所有的家务,都需要柯彩真的照顾和承担。同时,丈夫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平时靠在外做点临时的木匠活和杂工维持生计。
重担没有压垮她,柯彩真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柯彩真和母亲同睡在一间卧室。阳光灿烂的日子,只要没人来找她理发洗头,她便会推着轮椅上的母亲到室外散步,给母亲讲周围的大事小事。小雨纷飞的日子,她会陪着母亲在屋檐下说说话,看看雨。
在柯彩真的细心照料下,母亲的身体慢慢好了起来,现在已经不用天天躺床上,能坐轮椅了,但一些最简单的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
36岁的柯彩真,谈到眼下的困境,没有太多的畏难和悲观。多年的辛苦操劳和忙碌,让她有着异于常人的淡定和坚守。“日子是很难过,但眼下只要老人高兴,有利于康复,什么事我都愿意干。”她说。
好孙女陈秋燕:照顾九旬奶奶孝感全村
“奶奶翻个身,我给你换个新的纸尿裤。”说这番话时,年轻的陈秋燕刚刚从前面的店铺忙完,转过身就去照顾卧病在床的老奶奶。
从前年底开始,内厝镇上塘社区居民陈秋燕93岁的老奶奶在长期行动不便后,生活彻底不能自理,端茶倒水,翻身擦身体,一日三餐,全靠陈秋燕一个人来照顾。
半夜醒来换纸尿裤是最漫长的一个环节。陈秋燕白天要开食杂店经营小生意,还要全身心投入照顾老奶奶。她的孝心得到了全社区居民的认可。
“最难熬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现在状况好了很多。”淳朴的陈秋燕话不多,没有抱怨,没有对生活的不满。公公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每天要打一次胰岛素。婆婆2017年又从高处摔落,肋骨断了四根,断掉的肋骨刺入肺部,非常危险。那段时间,陈秋燕每天照顾奶奶和婆婆,给婆婆做饭洗衣服,陪婆婆唠嗑,帮老人渡过了最难的一关。
尊老爱幼,孝道传家,好孙女陈秋燕的故事,在初春的和风里,也感动着周围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