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让群众充满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湖里2017荣获综治考评第一

2018-03-01 09:16:39郭筱淳叶舒扬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增强获得感

法律服务零距离,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解决

“虽然已经退休,但我依然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居民们服务。”退休前,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居民吴秀丹是一名法官,退休后,她成为社区“金哥安妹”法律驿站的普法志愿者。几年来,吴秀丹参与普法宣传活动70多场次,调解社区棘手的法律纠纷30多件,真正做到让矛盾不出社区,让和谐满溢家园。

立足法律服务群众,就是将群众的切身需求放在心上。2017年,湖里区研究制定多元化矛盾纠纷四级解决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区53个社区成立社区法律顾问室、社区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个人调解工作室等基层“工作室”,建立完善了街道“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服务中心,像“金哥安妹”这样的群众家门口的法律驿站在各个社区随处可见。在湖里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格局已形成,让辖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在辖区内调处解决,减少的是群众的办事时间,增加的是居民的获得感。

今年,湖里区将持续深化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分调裁”机制,促进“简案快审难案精审”,推动“执行难”问题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司法规范化水平,全力建设法治中国典范城区,为群众带来更多公平正义的福祉。探索建立区、街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广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加强“微法律顾问”、“微警务”、“微检务”、“微法院”集群建设,形成线下一站式服务平台与线上移动式服务平台相互补充的法律服务体系,实现调解服务“零距离”。目前,湖里区司法局已经推出了公共法律服务“电商”平台,开展“法律服务零距离,家庭律师进万家”主题活动,推出了法律咨询、纠纷调解、诉讼支持、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项目,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

提升幸福感

警察在小区“上岗”,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

上班,他们是人民警察;下班,他们是“小区警察”。家住凯悦新城小区的民警陈国胜,利用下班、假期的时间兼任小区“综治志愿者”,他定期对小区保安进行业务指导,还把防诈骗知识宣传到每家每户;而在翔鹭花城三期小区,殿前派出所民警陈航热心参与小区社会治理,维护小区平安。“我们的热心邻居是警察,我们生活在这里更安心了。”居民纷纷表示。

湖里区在全市率先探索社会治理单元下沉至小区,把党支部建在居民小区里,充分发挥核心的作用,形成业委会、物业公司、小区各类社会组织、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小区治理的新格局。在全区政法综治部门的努力下,目前全区已探索建立11家小区调解委员会,还选派小区民警、小区律师、小区调解员、设置小区公正联络点,全面推行小区精细化服务,将法治送到家门口,将平安创建融入百姓日常。就在春节前,江头街道的25个小区迎来“小区警察”的进驻,这支由派出所民警、退休警察、小区保安、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平安队伍,将成为家门口的“守护神”,让群众感受到安全幸福就在身边。

【亮点点击】

建好一流班子

打造一流团队

宽敞的教室、整洁的宿舍、齐全的防护训练设备,还有内涵丰富的廉洁教育走廊……这里就是刚刚落成的湖里区综治教育培训中心,它将被打造成“三个基地”――政法综治系统的培训基地、居民群众的安防知识教育基地、应急处突力量的备勤基地。目前,湖里区1500名在职辅警已轮流在此进行在岗培训,同时各社区群防群治骨干力量和重要单位的安保力量,也将在培训中心“充电”,为平安湖里的建设贡献力量。

不难看出,建好一流班子,打造一流团队――湖里区是认真的。新的一年,湖里区将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从优待警,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展现政法综治队伍新风貌。

除了建设教育培训中心实现常态化“充电学习”外,该区还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立纪律规矩经常性教育机制,引导干警守住党规法纪底线。同时,还将通过成立湖里公安分局科技信息应用推广兴趣小组、逐步实现接处警环境菜单式运作等多举措,提升政法综治力量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该区还将建立健全执法保障机制,落实干警定期体检、带薪休假、英模干警疗养和工伤保险等一系列制度,解除干警后顾之忧,努力提高政法队伍的幸福感、获得感、荣誉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