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第一天生意火爆 游客“闻着香味进来” 亚海面线糊的店面位于厦港街道民族路,店铺面积不大,招牌也不显眼,甚至有些简陋,要是看得不仔细,很容易就走过了头。可尽管如此,却丝毫不影响它的人气。 昨天上午8点,记者赶到现场时,店铺内已是座无虚席,门口还有三五个人在排队。店老板黄双海忙个不停,将面线糊盛入碗中,根据顾客的需求再将大肠、瘦肉或卤蛋等配料剪碎加入碗中,最后撒上葱花和胡椒粉调味,一碗热腾腾又美味的面线糊就送到了顾客面前。 记者算了一下,黄双海动作很娴熟,盛好一碗面线糊需要约15秒。可这一碗刚盛好,又有新的顾客来了,以致门口一直排着三五个人的队伍,长达一个多钟头。 “今天刚营业,人太多,完全忙不过来。”黄双海一边为客人盛面线糊一边说。不仅有熟悉的老顾客,还有一些陌生的市民和游客看了《舌尖3》,特意赶来品尝。 家住会展中心一带的陈女士说,前天看到这家店上了央视,就和3个朋友开车过来品尝,感觉味道真不错。 “我是闻着香味进来的。”广州游客杨先生说,他和夫人一早准备去演武大桥观景平台游玩,走到这里看到有人排队吃面线糊,就跟着一起吃了,才得知店主上了《舌尖3》。 杨先生说,面线糊的面很细,很软,有点像扬州名小吃文丝豆腐,这趟厦门之行很有口福。 清晨4点就开始忙碌 6点开门不到10点即卖完 在闽南,祝寿贺喜要带面线,亲友送行吃太平面线,家中待客吃猪脚面线,如果办酒席或者孩子满月,头道菜更是用面线,代表福寿绵长。 黄双海祖籍泉州惠安,从小就生活在厦门沙坡尾,这家店也是祖上传给他的。黄双海说,最开始店面不叫“亚海”,叫作“风味小吃店”,在沙坡尾改造时才更名为“亚海面线糊”。 1989年,黄双海所在的工厂经营状况不善,他就开始到店里做面线糊、咸粥、花生汤。1996年,黄双海夫妻从母亲手里接手这家小店。直到如今,已经快30年了。 黄双海说,每天凌晨4点,他都会准时起床,开始做一些辅料,卤大肠、卤蛋、鸭腿、瘦肉和煎蛋等,还要精心熬制做面线糊的汤料,差不多忙1.5小时就可以做出面线糊来了。早晨6点开门营业,不到10点就卖完了,中午和晚上不营业。“我做的是古早味,传统小吃,二三十年了还是那种味道。” 黄双海说,去年9月,《舌尖3》剧组到他店里拍摄,跟他说是春节期间播出。正月初六,一家人坐在一起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三集,沙坡尾、八市等场景强势入镜,看到亚海面线糊的镜头时,全家人非常激动,很开心,还有不少亲朋打来电话祝贺。 黄双海说,虽然每天起早贪黑很辛苦,可他打算继续做下去。今后还想把手艺传给女儿,让沙坡尾这一古早味能传承下去。 |
相关阅读:
- [ 09-23]社区坚守抗灾第一线 阿姨送来爱心面线糊暖心暖胃
- [ 09-05]电梯停运多天 老人断粮艰难下楼买面线糊充饥
- [ 01-03]2015厦国际马拉松今开跑 进明寺门前免费供应热面线糊
- [ 10-06]梁静茹爱吃厦门面线糊 特地跟厦门大厨学习做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