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80219/5c514f38626a1bf4560f1a.jpg)
海沧青礁村的群众欢乐游园,幸福的笑容在阳光下绽放。(本报记者郑晓东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兰京)晴空万里,暖和的阳光洒在海沧青礁村芦塘书院前的广场上。不远处,连接“海丝”与“陆丝”的厦蓉欧班列缓缓驶过。昨日下午,一场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的海沧新年趣味文体活动在这里举行。
昨日中午1时许,离活动开始还有一个半小时,52岁的鲍协飞就来到现场了。“小时候,总听老人说,村里很多人坐船出海做生意。每次出海,商船就有十几艘,将收来的大谷运到越南加工,再销往世界各地。”鲍协飞说,这是他们的骄傲。
八旬老人颜福盛也替孙子提前踩点。“幸福出航,骑自行车投篮;龙游四海,旱地龙舟障碍赛;奔向幸福,摸砖过河+袋鼠跳;投壶掷箭,将箭投入壶中;鱼跃龙门,指压板跳绳……”他依次走过五个游戏场地,仔细读出游戏规则。
“这些名字都有‘海丝’元素,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广大市民了解海沧海丝文化、走近海丝文化、体验海丝文化。”厦门市海旅天视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副总洪曦宁说,为了迎合春节气氛,现场物料都选用了红色。
下午2时30分许,周边近百名村民陆续被欢快的音乐声吸引而来。其中,最开心的就是孩子们。陈烨琳、许雯贻是堂姐妹,蹦蹦跳跳赶过来。“海丝,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意思。”见妹妹疑问,上初一的陈烨琳耐心地解答道。
五关游戏依次通过后,她们从工作人员手里各拿到了红色的小狗公仔。一旁的颜福盛、鲍协飞也玩得出汗了。“热闹!春节举办这样的活动特别接地气。”鲍协飞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上次,这里有如此大“阵仗”,还是在2016年12月9日,当时芦塘书院揭牌,海沧区传承耕读文化在此启动。这里是海沧芦塘陈氏祖祠“光裕堂”,清朝嘉庆年间,陈氏家族在此设立“芦塘学堂”、聘请教师,不仅有音乐教室,还教授英文,邻近村社子弟都能免费来学。
据介绍,接下来的三天,这项名为“乐游海丝,幸福海沧年”的海沧新年趣味文体活动还将陆续走进嵩屿、新阳、东孚街道。
【相关】
体验耕读文化 带动旅游产业
“这里是海丝文化及经贸的重要地理节点,至今保留着大量的海丝遗迹,流传着说不完的海丝故事。”海沧街道文化站的林志敏说,活动首站在海沧青礁村举行,特别应景。芦塘书院负责人余芳则表示,随着耕读文化推广,村里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变化。下午放学后,孩子们进入“四点钟学堂”,村民也能放心置业。
“以小搏大,比如,通过厦门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的优势,办好冬令营、夏令营,让更多学生和家长知道这里,来这里体验耕读文化,带动旅游等产业。”余芳说,“耕读文化”不仅是传承本土优秀文化,也是乡土、乡情、乡愁,是永远难以割舍的精神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