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练 台上剧情跌宕起伏,台下演员动作唱腔变换不断 11日清晨,同安东溪边上的碧岳社区内,传来一阵阵清丽的戏曲唱腔。记者循声而去,找到一处院子,院内一对婆媳正在排演木偶戏。婆婆叫黄丽卿,媳妇叫刘小红。她们通过手掌和手臂控制着木偶的动作。台上的剧情跌宕起伏,一会儿是说唱,一会儿已配上“刀枪”打斗起来。台下,演员更是不得闲,“大小姐”出场时,她们也要踮着脚尖走起小碎步;“舞女”出场时,她们要转圈;“兵将”舞刀弄枪时,她们要迅速挥动双臂,让左右手上的木偶相斗。 出场角色有男女老少,唱腔念白或浑厚、或温婉,或粗鲁、或调皮,都是由刘小红配音的。 忙碌 连唱三出戏用时近10小时,双手发酸声音沙哑 刘小红说,有时候,村民为了让民俗日的气氛热闹一点,会连点三出戏,全程将近十个小时。 “后台的演员只有两三个,但一出戏的角色多的时候将近20个,演员的配音任务很重。”刘小红说,她常常利用换场的空档,赶紧喝口水润润喉。有时候三场戏唱下来,嘴巴发酸声音沙哑,双手也由于一直举着木偶演戏,回家后酸得提不起来。 幕后 台风登陆后仍坚持演出 扩音器没电清唱三小时 “木偶戏有时会在宫庙内演出,但大多数还是在室外。”刘小红说,虽然表演区域的上方有遮阳伞,但四周是通透的,遇到气温低、风大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多穿几件衣服保暖。 从事木偶戏表演12年,最令刘小红难忘的便是“莫兰蒂”台风登陆厦门的那段时间。台风登陆后,当天白天他们照常在一个村内演出。“在搭舞台的时候,就感觉风很大。演到一半的时候,突然‘砰’的一声,整个舞台都被吹走了。”刘小红说。 黄丽卿说,农历八月很多村庄都有民俗活动,当月几乎每天都有演出安排。“莫兰蒂”登陆后,很多地方都停了电,扩音器也没办法用。为了让观众听得清楚,他们便尽量放大声音,用清唱的方式,每天演出至少三小时。 传承 跟着婆婆的剧团演出 一人能演15个角色 2006年,刘小红辞去工作,开始跟着婆婆的剧团到处演出,从小配角演起。只要乐队的前辈有空,她便请他们伴奏,练习唱曲。回家后,她还要跟着歌仔戏视频,一遍遍练习。 木偶戏要精彩,除了要唱得好,木偶的控制也很重要。一有空,她便手持木偶对着镜子练习。平时还要经常压指、扯指,以提高灵活度和韧性。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刘小红渐渐可以独当一面,甚至能独自表演一出有15名角色的木偶戏。“我也经常思考,可以在哪些方面提升,让剧团更受欢迎。”她说,近几年来,他们将木偶更换成更大的,服饰也更加精致,让演出更具观赏性。 |
相关阅读:
- [ 02-09]厦门民间救援队伍再添新军飞鹰义务救援队成立
- [ 01-26]民间“红色纪念馆”要点赞更要扶持
- [ 01-22]观点:民间游戏能否唤回当代孩子日常乐趣
- [ 01-17]厦门投资规模突破两千亿元 民间投资占比提高
- [ 01-15]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在广州揭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