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美丽厦门 > 正文

厦门:年俗老手艺 传递浓浓年味

2018-02-11 08:43:00陈冬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大红福字窗花,是不少本地人过年必备的年货。80后剪纸艺人以乐,通过巧妙的构思与布局,以剪刀为笔、以纸为诗,一张一合一来一回,让这门传统艺术在保留传统美好寓意的同时,变得更具时代感,而纸张经过细致的剪裁,也有了新生命。

以乐是土生土长的闽南人,素有“剪纸之乡”之称的漳浦,是他的老家。初二那年,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他以一张剪纸作品获得全国艺术大赛银奖。现在,他的剪纸艺术馆设在最具厦门味道的老城区――穿过鹭江老剧场文化公园,尽头的一栋三层百年老屋。古朴的红砖、木质的楼梯,在剪纸作品的映衬下,一派宁静与和谐。在这里,以乐传承着剪纸的传统技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创意,赋予剪纸更加年轻的面貌。

过去,剪纸的寓意很传统,如年年有余、喜上眉梢……以乐“不走寻常路”,将自己所学的空间设计专业融入剪纸艺术,既保留传统手艺,又创新样式,以贴近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对传统艺术的创新,常常遭遇质疑,但以乐仍然坚持自我风格。“还记得2012年第一次办展,由于是新人,专业机构将我拒之门外,我只好在大型商场里自己租场地展览了一个月。”不过,他相信,艺术的价值在于找到知音、打动别人,不要功利化,而是用心去做。

如今,以乐以其当代性的眼光,去提炼传统民间艺术的语言,跨越时代的鸿沟,深入生命的层面,开拓了传统剪纸艺术的边界和未来的生存空间。林语堂曾说过:“艺术是在技术之上的思考。”这句话,以乐始终铭记于心。

面塑艺人杨伟:求艺十余载传承捏面绝活

  杨伟在工作室创作新造型。(陈冬摄)

挑担提盒,走街串巷,指间变化出无数的灵动造型――逛庙会、赶年集时,捏面人师傅可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如今时代变迁,当80后捏面人杨伟驻足于人群中,展现自己的精妙技艺时,仍然能够吸引众多的目光。

临近春节,杨伟比平时更加忙碌。他的工作室就在高林社的一间出租屋内,陈设很简单,但那些五颜六色的面团、各式各样的制作工具,还有上百个面塑成品,还是把空间挤满了。捏、搓、揉、刮……各种颜色的面泥仿佛有灵性般,在杨伟手中变得服服帖帖。转眼之间,一只活灵活现的“旅行青蛙”便诞生了。

1999年夏末,18岁的杨伟在广州街头偶遇一位老艺人,被他那一手捏面人绝活深深吸引住了。每天,他都跑到摊位前,一看就是大半天,直到收摊。几番软磨硬泡,老艺人终于答应授艺。凭着执着与灵性,完全没有美术功底的杨伟只学了不到一周便“出师”,捏出的面塑有模有样。

经历过摆摊等各种艰难困苦,杨伟仍不愿放弃面塑艺术,几乎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技艺上。14年来,他走南闯北,四处学艺,寻求创新之路。2016年,他落脚厦门,“我喜欢有海的城市,厦门包容、开放。”

“这些材料都是我自己配的,颜料也是亲手调试的。”杨伟说,过去他的作品以西游记里的人物,或是花鸟虫鱼居多,但现在,只要你能说得出来的东西,他都可以捏。

“摆摊时,我常听带着孩子的家长说,如果捏面人能和孩子们互动,教教他们该多好。我觉得,要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就要从娃娃抓起。”于是,杨伟开始开设儿童面塑课程,走进校园举办兴趣班,并在网上毫无保留地授艺。他说,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民间技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