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向医务人员咨询眼病的治疗。
红十字会志愿者在活动现场讲解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
厦门日报讯(记者张珺通讯员林晓蕾图/通讯员郑伟明)昨日上午,春寒料峭,海沧区阿罗海城市广场中庭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个个展位依次排开,一位位专家耐心答疑,让居民群众满脸笑容。这是海沧区2018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启动仪式的活动现场。
在海沧区委宣传部的牵头下,区委文明办、区科技局、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农林水利局、区文体局、区卫计局、嵩屿街道等16家单位组成的服务团,昨日为全区30多万群众带来了医疗体检、文艺演出、农业科普、法律咨询等系列活动,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活动受到了基层民众的热烈欢迎。
惠民礼包:解决群众实际需求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海沧今年“三下乡”带来的礼包更求“实”――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实在功效,这让惠民礼包显得更加暖心、实用。
“我吃的药感觉没有效果,有没有更好的推荐?”“是不是年龄大了,白内障风险就会增加,该怎么预防?”在石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厦门科宏眼科医院的展位前,群众争相求医问诊,医生们逐一耐心解答,还现场送药并叮嘱群众科学服用,避免滥用药物。
在海沧区红十字会摊位前,志愿者吴真珠耐心传授基础的急救知识。“吹气要多大的力度,什么样的动作才是正确有效的,我现在才有了初步的概念。”市民郭娴说,她还要参加专门的志愿培训,希望“关键时候能救人一命”。
除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科技、司法等领域的“礼包”也是真材实料。海沧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此次专门带来了残疾人法律援助、老年人法律援助的知识,涉及社会保障、婚姻家庭、财产、劳动权益等方面,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此外,科技工作者们将无人机搬到“三下乡”活动现场,为青少年讲解无人机技术和应用。
文化大餐:丰富群众精神食粮
除了“惠民礼包”,活动现场还有“文化大餐”。海沧区文艺工作者献上了精彩的节目,让观众直呼过瘾。
昨日上午9时30分,一首《新年快乐》拉开了文艺演出的序幕,将年味渲染得更加浓烈,演员们用极富感染力的表演,奏响春天的乐章;民俗舞蹈《丢丢铜》、《惠女风情》将闽南文化与艺术巧妙结合;口技《B-BOX》、舞蹈《I need you》则充分展现了海沧区充满年轻活力的一面。
台上的表演接地气有特色,台下的送春联摊位也很受欢迎。海沧区书法协会的书法家们奋笔疾书,刚刚写好的春联,立即变成“抢手货”。北师大附校的学生汤尧拿到春联后兴奋地说:“我要把这副春联贴到家门上,祝愿我们全家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书法爱好者张国荣表示,他几乎年年参加海沧区“三下乡”活动,这次集中活动结束后,他还会约上几名书法爱好者一起进社区写春联、送春联。
海沧区文体局带来的《耕读海沧》读本很快被群众领取一空。陈保金老人是刚到海沧居住的新厦门人,他告诉记者,他平时经常看到耕读文化和书院的宣传,“有了这本书的指导,回家后要好好研究一下。”
创新举措:下乡在乡是常态
“‘三下乡’是常规动作,但每年海沧的活动都有创新。今年我们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问题结合起来,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困难帮扶,切实把民生项目、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海沧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海沧区“三下乡”内容每年都根据群众的需求主动求变。
近年来,海沧区通过夯实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培训力度等一系列措施,把文化送到基层、把健康送给群众、把科技送到乡村,文化科技卫生“常下乡”“常在乡”已成常态。2017年,海沧区举办各类“下乡”活动630余场,紧密联系群众的所需所盼,将科普知识、文艺演出、健康义诊、法律咨询、金融普及等群众真正需要的服务送上门,惠及20余万人次。
如今,海沧区城乡差别正在不断缩小,在海沧街道青礁村,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几乎每周都会上演;在东孚街道山边社区,全民健身是全市的示范……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正不断向乡村基层蔓延,实现全民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