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文化教育 > 正文

2018年积分入学政策公布 居住和缴社保越久越有就学优势

2018-02-07 08:57:17佘峥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日报讯(记者佘峥)2018年厦门市积分入学政策昨日正式公布,“鼓励随迁子女父(母)在厦门长期务工。”也就是说,在厦务工和缴交社保年限越长,越有就学的优势。

名为《厦门市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积分入学工作指导意见》从今年开始实施,有效期3年。

【政策解读】没有大变化,只有五处微调

积分入学主要针对非本市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厦申请上公办或民办小学一年级。当然,本市户籍跨区就读,也要通过积分入学,但是不包括思明区和湖里区户籍人口相互跨区,即思明区的孩子不能通过积分入学到湖里区上学,反之亦然。

市教育局昨天表示,今年的积分入学政策没有大变化,只有微调,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按照国家规定的班生额标准提供学位。

今年积分入学构成仍然由随迁子女父亲或者母亲在厦务工社保、居住、计生和购房等要素组成,其中社保每满1年,可得4分,居住每满1年,可得2分。

市教育局介绍了今年积分入学政策的五处“微调”:

一、只要在所申请的区连续居住6个月,就可以申请在厦参加积分入学。往年要在岛内就学,需要最近两年在厦暂住、缴交社保,岛外为1年。

二、积分入学总分从去年的110分增加到今年的120分。

三、取消基础分30分。原来满足积分入学基本条件(岛内暂住、社保均满两年,岛外1年)可得30分,今年则用居住和社保的年限来“说话”。

四、可计算积分的居住和社保年限提高。以往在厦居住和缴交社保8年(含基础年限)就到顶了,即使在厦居住10年,也只能算8年,今年均延长到12年。

五、房产的分值从去年的20分提高到24分。市教育局说,由于今年总分也增加到120分,因此,房产在总积分中所占的比例,其实变化不大。

【微调原因】鼓励进城务工人员长期在厦务工

市教育局说,微调是根据新的形势做出的,例如,积分入学门槛的调整,是为了适应国家居住证政策。

总分调整是因为,如果按照原来的积分办法,申请人的社保和居住年限得分出现大量满分。据介绍,去年约有三分之一的申请者是满分。

更重要的是,今年微调中延长了居住和社保年限,有利于鼓励进城务工人员长期在厦门务工。

【相关】

今年实施学位预警制

厦门日报讯(记者佘峥)今年的积分入学将建立学位预警制和信用制度。市教育局介绍,学位供需较为紧张的区教育部门应在报名工作启动前30日向社会发布学位预警信息。

市教育局要求各区教育部门,在积分入学工作启动后,动态公布本区申请参加积分入学的人数,在本区户籍适龄儿童招生结束后,及时发布可提供的学位数、申请人积分位序等信息。

今年还将建立积分入学信用制度。即各区教育局对申请人积分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未实际务工、通过挂靠单位缴交社保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实,取消其在厦参加积分入学的资格,并列入失信人员名单。

【释疑】

关于积分入学

您要了解这些

市教育局回答了积分入学常见问题。本报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厦门招考今天为您推送更多解读。

问:积分入学何时报名?

答:各区教育局还要制定细则,才会公布报名时间。

问:今年积分入学门槛调整为在厦居住6个月就能参加,是否意味着,今后在厦门入学更加容易,只要有资格申请积分入学,就能确保在厦门上学?

答:当前厦门随迁子女和户籍适龄入学人数持续增加,学位供不应求已成常态。在厦连续居住6个月,只是说明你有资格申请积分入学,并不是有资格就有书读。在学位紧张的情况下,能否在厦通过积分入学上学,还是要看积分高低,积分高的机会较大,积分较低的可能连民办学校也无法派入。随迁子女父(母)应根据提供的学位数,关注积分位序,合理预期,提前做好准备。

问:要取得计划生育积分,需要打印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证明吗?

答:根据计生部门规定,户籍在本省的随迁子女父亲(母亲),以及户籍在外省但已向现居地的村委会、居委会提交本人婚育证明的随迁子女父亲(母亲)不需要再打印计生证明,积分系统将自动调取。

【提醒】

申请积分入学

需要哪些条件

父(母)符合以下条件的适龄随迁子女可在实际居住区申请参加积分入学:

(一)持有我市有效的居住证;

(二)报名前在申请的区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

2018年厦门积分入学

项目构成一览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