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2月6日(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 通讯员 韩超)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对于拥有大量农村地区和外来人口的厦门市同安区来说,城乡教育之间的不平衡尤为突出。 补齐农村教育落后的短板,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被视为关键。近日,记者从同安区教育局获悉,三年来同安区城乡教师交流轮岗651人次,交流教师数量居全市前列。通过推动教师校际交流等工作,同安区力促乡村教育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用优质教育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资源共享 教师交流成为常态 “我从1998年从教后一直在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西洋小学老教师较多,特别希望城里的年轻教师来交流一下,我就过来了。”苏佩瑜于2013年主动申请到同安的农村校西洋小学交流任教,一待就是三年。谈起当时参加教师交流的初衷,她说,就是希望能够为农村学校带去优质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借此丰富自己的教学经历。 “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而且课堂效率很高。”西洋小学的一位老教师在听了苏佩瑜开设的公开课后感慨地说。 “教师校际交流是一种有益的流动。”在苏佩瑜看来,许多农村教师长期在农村一线教学,缺少到外面交流的机会,教学理念难免僵化,而城区的教师接触的信息多,拥有较多的培训机会,通过交流可以为农村学校带去新的教学理念,促进教育资源互通。 同安区教育局人事科负责人李志川介绍说:“同安区每年都有数百位教师积极参与校际交流,3年之间城乡教师交流数量已达651人次,每年都超额完成交流目标,交流教师数量位居厦门市前列。” 为了促进师资均衡,2009年,厦门启动了教师轮岗制度,而自2013年9月起,厦门在刚性制度中开始推进校际交流,启动了包括教育局直属学校在内的7个交流方阵。 早在2006年,同安区就积极开始探索校际协作交流工作,辖区内所有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以“支教”“顶岗”等方式进行教师校际协作交流。 2009年以来,同安区实行小片区管理,以区优质学校为龙头,分别联合周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形成若干片区,并采取抽调骨干、征求调动等形式,向新办校、工业集中区等生源猛增的学校调配师资。而从2013年秋季开始,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并且年纪在45周岁以下的在职老师及时“挪窝”,实现每年交流轮岗对象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 “通过这几年的稳步推进,目前同安区教师校际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交流覆盖全区。”李志川说,在校际交流教师的安排上,则采用自愿优先的原则,并注重进行教师学科对应互补性的统筹,而参与交流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和岗位竞聘上都将获得一定的倾斜。通过表彰和每年安排参加校际交流的老师们集中参与业务培训,调动了教师参与交流的积极性。 |
相关阅读:
- [ 02-06]集美同安翔安建公园式停车位 环境提升又便民
- [ 02-06]疏散群众扑灭小火控制大火 同安微型消防站利剑出鞘
- [ 02-06]同安影视城北辰山金光湖 精彩特色主题活动闹新春
- [ 02-06]找回最纯粹的年味 春节到同安乡村游景区过乡村年
- [ 02-06]雨雪冰冻天气道路湿滑 同安山区道路适时交通管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