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种苗的现代化农业基地。(百利种苗供图)
休闲农业升温,海沧莲塘别墅(古民居)吸引了很多市民。(记者黄 嵘摄)
可追溯质量安全的蔬菜二维码。(记者黄晓珍摄)
现代化育苗设施。(百利种苗供图)
厦门日报讯(记者林雯通讯员杨凤阁)4日发布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个目标,也正是近年来厦门三农工作的努力方向。
如今再到岛外广袤的土地上去看一看,农业、农民、农村的面貌早已与十年前大相径庭。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涌入厦门农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下乡当农民;越来越美的农村不仅是千千万万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更成为资本涌入的“聚宝盆”――一场三农大变革正在厦门大地悄然上演。
现代都市农业蓬勃发展
在元初、大润发、天虹等超市的生鲜蔬菜货架上挑选一包蔬菜,用手机扫一扫蔬菜外包装上的二维码,短短一两分钟,从播种开始,蔬菜在施肥、打药、灌溉、采收、农残检测、销售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便一一展示在消费者眼前。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手段,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管理,将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生产记录、农产品销售和农产品监管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系统平台,并引入产地合格证明和企业诚信等级评定机制,实现对种植业产品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前的全程质量管理控制,这就是厦门市农业局努力打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是我市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工作方面的一个成功典型。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更是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围绕城市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厦门市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新路子。
去年,全市新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3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9个,全市“三品一标”产品达到76个。新建种植业追溯点13个,可追溯点总数达到73家,蔬菜、水果、食用菌等300多种农产品被纳入了可追溯系统管理,胡萝卜、葱、甘蓝等5万多亩蔬菜出口基地实现溯源管理;新建生猪养殖追溯点5个,110多家农资经营门店均纳入平台监管。
科技化、现代化、信息化,是厦门市都市农业的一张“新面孔”。去年,全市建成农业“五新”成果示范基地13个,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面积达2万亩。省级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点建设不断推进,12316信息服务系统日益完善。引进优质粮食、蔬菜、水果新品种171个,繁育嫁接苗1.5亿多株,建设甘薯、特色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6个,完成百利种苗有限公司“种子加工检测实验室”建设。同安区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青田蔬菜基地、百利种苗等一批产业园区正在建设或完工,同安区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翔安区省级农民创业园也陆续推动上马,而在11415平方米的厦门海峡农业高新技术园温网室内,14个新品种蝴蝶兰已经进入了组培繁育阶段。初步测算,2017年全市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实现产值739亿元,同比增长10.3%。
休闲农业升温推动农业转型
头顶“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头衔,位于同安西北部山区最深处的顶村村,常年以高山美景吸引着众多省内外游客的到访,而坐落在村内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与示范点”称号的休闲农庄――顶上人家,几乎在每个节假日都“一房难求”。据统计,在各个小长假期间,顶村村的日均游客接待量超过了400人。
热度不断升温的休闲农业,可以说是厦门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的一个成功样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向产业输送政策和资金红利,鼓励农民和创业者投身休闲农业产业,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使厦门的休闲农业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发展状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去年,我市还从健全休闲农业投入机制角度出发,推动特房、象屿等国有企业参与大帽山休闲农业文创旅游度假区、香山乡苑等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建设。休闲农业持续升温,年接待游客达到560万人次,同比增长19%,总收入达6.7亿元,从根本上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海沧区青礁村、翔安区金柄村还获评2017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厦门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立厦门市推进第一产业招商工作小组,策划生成招商引资项目34个,目前已落地20个。吉象吉送等电商企业已搭建线上农产品销售平台和线下物流配送网络,初步形成我市本地市场的农产品采购销售体系。围绕“生态农业”建设,全面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片8个,建立绿色防控示范点11个、示范面积1765亩。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开展土壤酸化治理,制定我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在同安、翔安区开展水稻、茄子、玉米等作物的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工作。全面完成全市生猪退养及63家保留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升级改造,生猪养殖废弃物处理实现资源化、标准化、无害化。
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
2016年的“莫兰蒂”台风对厦门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打击,尤其是造价较高的各类农业设施的损毁,更是令农业生产者苦不堪言。为有效化解自然灾害风险,提高厦门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保障厦门蔬菜稳定生产,去年,在市农业局等部门的努力下,厦门首次推出了设施蔬菜种植保险,由政府部门给予真金白银的补贴,引导农民自觉投保。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8家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参与投保,投保面积共计约587亩,保费约130万元。政府部门伸出援手,强化农业支持与保护,无异于给农业从业者打了一剂“强心针”。
去年,厦门市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动各项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任务。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权属调查率达到100%,审核公示完成率100%,合同签订率100%,提前完成省里下达的年度目标;研究制定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推进国有农场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动员部署会议,全面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国有农场改革发展,在市农业局指导下,同安区率先展开了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方面,通过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全年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21户,家庭农场60户,目前,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025家,家庭农场382家――在市农业局的培育扶持下,一批优秀代表脱颖而出,目前全市共有市级示范社44家、省级示范社25家、国家级示范社4家;市级示范场13家、省级示范场2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