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航43名台湾籍空乘将参与春运任务保障。
礼仪培训
急救培训
应急培训
厦航台湾籍空乘苏意雯已经适应了大陆的工作环境。
厦门晚报讯(文/图记者翁华鸿)2018年春运已于前天启幕,记者从厦航了解到,春运期间,厦航将保障航班20794架次,预计运输旅客350万人次。如果您在春运期间乘坐厦航航班,可能有机会遇到台湾籍空乘。据悉,厦航招募的43名台湾籍空乘于去年8月抵达厦门,经过专业培训后,于2017年11月25日开始上机服务。她们将与同事一起保障春运任务顺利完成。
准备了一本工作本 记下两岸语言差异
来自屏东的苏意雯是厦航首批台湾籍空乘之一,此前曾在复兴航空工作了5年。虽然刚上厦航航班服务旅客时,她说自己还有点怕,但因为有工作经验,她很快就融入了新的工作环境。现在,旅客有时只需要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她就能领会对方想要什么。
“在复兴航空时,空乘的培训靠口口相传。在厦航,手势、语言等方面,对空乘有更严格的规范。除了有实际的传帮带,还有规范的手册,如怎么站、怎么蹲甚至怎么送报纸等,都有具体规范。”苏意雯说,厦航在服务上要求更精细,而且特别关注高端旅客的服务。“台湾没有春运的概念,今年是第一次服务春运,比较期待。”
苏意雯有一本工作本,上面除了记下空乘培训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还有一句特别的话:两岸虽然用语有些不同,我们大致上也能很容易了解或是猜到意思,有时候其实也觉得挺有趣的。“有些词汇,是我们以前没用过的,例如同事、朋友间会喊‘宝宝’‘亲’,口语中还喜欢用‘贼’字,像‘贼好玩’‘贼吓人’。”苏意雯说,来厦门后,她才知道还有“高大上”的说法。食物的叫法也有了变化,台湾的“鳄梨”,在大陆是“牛油果”;台湾的“优酸乳”,在大陆是“酸奶”。大陆说“打的”,在台湾是“叫车”;大陆说的“乘务员”,在台湾叫“空服员”;大陆说的“学霸”,原来是好学生的意思。
初到厦门工作时,因语言差异闹笑话
遇到语言差异的不只是苏意雯,台湾籍空乘在上机服务的这几个月里,多多少少都遇到了一些障碍。
“先生,请问您需要什么饮料?”“橙汁儿。”“抱歉,我没听清楚,您看您要的是这种吗?”吴映嬅刚上飞机服务时,旅客的有些要求常让她感到一头雾水。“除了橙汁儿,还有椰汁儿,旅客有时语速比较快,还带儿话音,刚开始听不懂。橙汁,我们一般叫柳橙汁或者柳丁汁。”多次询问旅客显得不太礼貌,她就干脆用手势指着饮料给旅客看,这样沟通就方便多了。
吴映嬅说,她曾经遇到有旅客要“叉子”,她听成“茶”,结果端来了一杯茶。有旅客要求“请帮忙递一下垃圾”,她也是一脸茫然,后来才知道“垃圾”就是台湾说的“乐色”。
对于台湾籍空乘来说,两岸的语言差异虽然带来了一些小麻烦,但她们积极应对。厦航航班上的空乘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员工混搭,遇到问题时,航班上的同事也会帮她们。
来厦门的大半年,这些台湾籍空乘也慢慢交到了很多大陆朋友,生活也悄悄发生改变。苏家榆说,现在她和家人通电话时,有时她说的话,家人都听不懂了。“不久前,我给家人打电话,随口说句‘你现在干啥呐’,说完后才反应过来,这是跟东北同事学的‘口头禅’。”
当记者问苏意雯是否愿意嫁到厦门时,她说有缘分的话,并不排斥找个大陆男朋友。她现在偶尔会很想家,“当爸爸发给我一张月亮的图片时,虽然都是一样的,但看了就会想家。不过,父母对我生活在厦门很放心,觉得并没什么差别”。
高工作强度练出好记性,春运要调整到最好状态
与其他交通行业有所不同的是,春运期间,空乘并不需要加班加点。民航局对空乘的工作时间有规定,即飞4天休2天。即使在平日,除了正常上岗的空乘,航空公司也会安排一定比例的“候补”人员,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补班”“加班”等。
但这并不意味着轻松。春运期间,空乘需要面对旅客“班班爆满”。苏意雯说,厦航航班平时客座率就很高,这几个月来,她已经慢慢适应了这种工作强度。她说:“春运时,航班上不仅旅客多,老人、小孩也会多,行李也会比平时多出很多。对于空乘来说,就是要把自己调整到最好的状态,迎接旅客。”
“有时旅客已经全部落座了,过道却还有很多行李。那时,我真想多长几双手,能同时做几件事,一边服务旅客,一边整理出行李架空间。”苏意雯说,有时,她会抱着五六个要装水的保温杯,还要一边递毛毯给需要的旅客。短短几个月来,她已经练出了好记性。哪个杯子是哪位旅客的,哪位旅客需要毛毯,她几乎都能准确记住。
空乘一到忙碌时,经常是顾不上也没时间吃饭。苏意雯说:“早上出门吃一顿,常常只能等下班回家才能吃上饭,中间就喝点水吃点小面包。有时很饿想吃个小面包,刚放到嘴巴里,服务铃就响了,只能快点出去服务旅客。空乘是没有节假日的,春节肯定会在空中飞,但春运后休假时准备带爸爸妈妈去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