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表彰首批杰出青年和第三批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常海军摄
东南网1月30日(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近年来,厦门通过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逐渐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人才政策体系,积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中国十大海归创业热门城市”“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等荣誉称号,都是对厦门的人才发展环境给出的肯定。
截至目前,厦门各类人才的总量已超过80万,共有两院院士14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10人,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万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约占全省一半,人才创业企业营业收入近4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80%。
首次评选“杰青” 重视青年双创
1月25日,当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厦大生殖调控与生殖健康研究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海滨接过首批“厦门杰出青年”的奖杯时,他说,要感谢厦门对人才的肯定,这样的奖励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激励。
约三年前来到厦门大学医学院工作的王海滨主要从事“生命孕育进程中胚胎种植研究”,他说,来到厦门,他希望能帮助厦大医学院在生殖基础研究领域做出品牌,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而厦门青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剑锋则入选厦门市第三批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并荣获A+类“厦门市青年创业人才”称号。刘剑锋于2014年创立了青瓦资本,短短几年内连续获评市级、省级、国家级众创空间。在他看来,被评为厦门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充分体现了厦门对青年人才的支持,“让我们感觉更有归属感”。
据悉,厦门将对首批7名杰出青年人才和70名第三批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兑现扶持资金1175万元。厦门在2013年出台的“海纳百川”人才计划中就提出了针对青年人才引进、培育的专项人才政策——青年英才“双百计划”。该计划包括“杰出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及“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两部分,第一、二批合计79名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累计兑现扶持资金950万元。
2017年,厦门市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厦门人才新政45条),提出加大对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此次厦门首次评选出一批杰出青年,在对青年人才的选才规模和支持力度上也更大。
健全政策体系 吸引急需人才
近年来,越来越多不同层次的海内外人才被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所吸引,来到厦门安家创业。
“我们很有信心,美图在厦门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因为厦门能一直为美图提供所需的土壤,助推美图的成功。”作为互联网领域的“明星企业”,厦门美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土生土长的厦门企业,如今已在香港上市,创始人吴欣鸿是厦门市第六批“双百计划”领军型创业A类人才,也是首批“青年双百”A类人才。
“可以说,厦门的人才政策在省内起步早,目前体系已经较为健全。”厦门市委组织部人才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早在2010年,厦门就率先出台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近年来,市、区财政人才经费投入每年均超过10亿元,仅2017年就有艾德生物、大博医疗等多家人才创办企业上市。
2013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实施“海纳百川”人才计划,围绕金融、航运、海洋、软件信息、服务外包等重点产业,系统出台了12个人才子计划和7大支撑政策体系,集聚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已累计支持各类人才约1万人;2016年厦门“人才政策新十八条”落地,又分层分类给予各类人才真金白银的税收奖励。
2017年,厦门又出台“人才新政45条”,加大对卫生、教育、社工、高技能等领域人才的支持,对毕业生提出普惠性政策,新引进落户硕士、博士按每人3万元、5万元给予生活补贴,推动市场化人才认定和职称体制改革等;此外,突出对台人才交流和自贸人才改革的品牌,加大吸引台湾专业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力度,提出人才开发使用的先行先试政策。
“我们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补齐人才政策体系短板。目前我们的人才政策体系已经形成对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骨干型人才和基础人才全覆盖的扶持体系。”厦门市委组织部人才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人才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厦门更加瞄准重点产业,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在去年出台的“厦门人才新政45条”中提出,围绕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软件信息、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引才聚才,加大重点团队支持力度,对一流顶尖团队给予1000万元至1亿元资助。
优化服务配套 解决后顾之忧
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其他发达城市相比,厦门还存在着人才总量不够大,人才结构不够均衡等现实问题。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如何破解引才留才难题”仍引起了代表和委员们的关注,厦门高房价对留住人才的考验也再次被提出。
日前,厦门市政府召开的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保障性住房湖边公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决定在软件园二期西面规划建设1240套公租房,以满足附近产业人才住房需求,为其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事实上,近年来厦门在解决人才留厦的后顾之忧上不断发力——引进厦门的高层次人才可以申请购买保障性商品房或享受人才住房补贴;目前厦门建成了“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1.5万套,一批人才的住房问题得到缓解;厦门将人才住房纳入保障性商品房体系加以解决,今后市、区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超过10万套,并规定各类人才申请公租房、保障性商品房不受年薪、户籍等限制;去年年底,厦门市政府还发布规定,从12月11日起,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可面向高层次及骨干人才单独批次配售配租,面积还可适当扩大。
在对人才的配套服务方面,厦门在全省率先实施“白鹭英才卡”制度,目前厦门的300多位高层次人才可凭卡享受出入境、通关、金融、保险、税收、落户等38项优惠政策。
在“i人才”厦门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上,厦门的人才可以轻松登录网页,轻松地找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产业园区、社会各类服务机构等近100家单位的服务资源、200多个服务项目,享受“一站式”服务。此外,厦门市委组织部连续举办四届的“人才项目资本合作展”,已经促成2000多项合作意向、30多个签约项目,涉及金额近10亿元,形成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平台,“帮项目找资金,帮资本找项目,帮人才找市场”。
“我们正在抓紧研究进一步优化人才配套政策等问题,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在加大对企业的中层骨干员工的扶持力度,吸引本省籍、本市籍名校毕业生回流,加快推进人才安居房建设等方面加强工作。”厦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