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蓝天环抱之中,厦门的生态之美熠熠生辉。(记者王火炎航拍器摄)
经过治理后,翔安的莲溪不仅水质明显改善,还被打造成了一条美丽的生态景观长廊。 (资料图片王火炎航拍器摄)
应急演练中,环境监测人员正在对空气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进行监测。
环保执法人员正在检查危险废物台账记录情况。
年度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专家评审团成员正在检查被考核单位的台账资料。
环保执法人员正在抽取废水的水样。
环保志愿者正在海岸线上清理垃圾。
厦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 黄璜 许晓婷 通讯员 徐志敏王剑波(除署名外))全省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三连冠”,沉甸甸的荣誉,意味着优美的生态环境质量、优越的生态文明机制、优秀的绿色发展品质,让厦门这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再次名扬四方,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代表。
而这,并非一日功成。回首过去,始终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提出的“成为‘生态省’建设排头兵”的嘱托,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厦门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级各部门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上下一心,聚力开拓,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2017年以来,“厦门蓝”、“会晤虹”在国际舞台闪亮登场,向全世界展示了厦门的生态之美,赢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点赞,也赢得了海内外嘉宾的齐声喝彩。
生态文明的征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荣誉与赞美既是无形的鞭策,更是前进的力量。如今,立足更高的起点,厦门已经吹响了新一轮攻坚的号角,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出发点,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让厦门这座绿色之城绽放出更加璀璨的生态文明之光。
【亮彩成绩】
2017年度全省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 厦门排名第一
创新低浓度水平下空气质量改善工作为桂冠添彩:厦门市借厦门会晤环境质量保障的契机,坚持标本兼治,致力精准管控,积极探索低浓度水平下空气质量改善的新途径,建立常态化会商指挥机制、科学化预警预报机制、精细化污染防治机制、精准化联防联控机制,形成了低浓度条件空气质量再提升、跨行业跨领域联防联控、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控制的“厦门经验”,超额完成空气质量保障目标任务,受到环保部和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肯定,在年度目标责任书考核中获得加分。
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成效显著:2017年,厦门市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推进机制、改革经验。全市完成4个国家级、1个省部级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试点示范项目,海沧区获评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市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制定系列工作推进机制64项,其中8项成果处于全国领先,18项成果处于全省领先,19项成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内部信息刊物刊载或得到国家部委主要领导批示表扬。厦门会晤碳中和项目开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史的先例;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展中美海洋垃圾防治“姐妹城市”合作,海漂垃圾治理经验成为国际海洋合作范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功经验获得住建部全国推广……一系列创新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全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做出示范引领,也在年度目标责任书考核的加分项中获得满分。
【亮点做法】
先行先试规划引领 把握生态环保方向标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是根本、规划引领是关键。2014年,厦门市成为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城市。2017年,厦门市继续完善部门协调运行机制,在优化生态空间规划编制上下功夫,不仅出台了《厦门市多规合一空间规划管理办法》《厦门市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运行规则》,还将《厦门市环境功能区划》《厦门市生态功能区划》和《饮用水源环境保护规划》等悉数纳入“多规合一”平台,实现从生态空间的整合到建设项目前期决策的无缝对接,使环境监管真正从末端管理走到了前端决策。
与此同时,厦门市持续深化环评制度改革探索,创新出台《厦门市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准入特别限制措施(环保负面清单)》、《厦门市餐饮业禁设区域清单》,开展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通过环保准入控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生态空间的优化,为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腾出总量空间。
10万吨级巨轮靠泊海天码头,在港16个小时、用电2万度,却能实现“零油耗、零排放、零噪音”,这是高压船舶岸电系统的功劳,也是厦门建设“绿色港口”,解决港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经典案例。2017年,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港区建设如火如荼,持续在岛内外各个角落开花结果;我市单位GDP耗水、耗能、耗地进一步下降,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均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循环经济建设发展可谓是势不可挡……厦门,这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在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上一路高歌猛进。
压实责任强化担当 落实生态环保目标责任
生态环保目标落实得好不好,领导干部是关键,要树立新发展理念、转变政绩观,就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压实责任、强化担当。
2017年初,市委书记、市长就与各区委书记、区长,各区与镇街党政领导层层签订生态文明建设与环保目标责任书,将年度目标任务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厦门市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规定》也随即出台,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要求,对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44个部门的129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做出了明确界定,构建齐抓共管的“大环保”工作格局。
2017年9月,厦门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将全市6个区党委政府、40个市直委办局、10个省部属驻厦单位和5家市属国有企业悉数纳入考核体系。考核工作覆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行业、全领域,考核指标不仅与年度任务同步推进,还具备了可量化、可操作、有差异等特性。在考核过程中,市生态办、环委办更是组建了由行业专家和民评代表组成的评审团进行综合评议,评价考核客观公平公正,考核机制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目标落实上充分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
2017年,厦门市还在全省率先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其中,湖里区、思明区已率先完成试点审计工作。我市自然资源资产的评价体系已基本成形,生态环保责任成为硬约束,切实推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评价导向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夯实了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重拳治理精准管控 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
清新的空气、碧蓝的海水、绵延不断的绿色空间,厦门的生态之美之所以如此令人赏心悦目,离不开精准的环境质量管控,更离不开时刻抓实抓细的污染防治工作。
2017年,厦门市率先全省开展大气污染源清单调查,建立9项主要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率先全省开展VOCS排放行业专项整治,率先全省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臭氧污染防治的经验也在全省推广……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真正从源头预防到污染治理,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不仅如此,市环保局还组织开展了两次“守护蓝天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加强空气质量管控,取得突出成效,为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河长制”的落实,更是让水污染防治得以持续深入推进。2017年,厦门市完成了9条流域污染源调查并建立溪流养护长效机制,流域保洁率达到100%,并在全省率先推行小流域水质自动监测,提前完成243家小作坊清理整顿任务,过芸溪(汤岸桥断面)水质保持Ⅳ类,九溪(溪边后断面)消除劣Ⅴ类,6处城市黑臭水体消除黑臭现象,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均有提升。
厦门市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也迈出了新步伐。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全面推行,有害垃圾运输、处置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被住建部树为典型在全国推广。厦门市危险废物信息化监管平台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全市危废经营单位、产生单位的规范化管理考核达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8.14%,全市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也都是100%。
目前,厦门市空气质量监测更是实现了“天地一体化”全方位监测,预警预报能力由3天提升至未来7天精细化预报。在持续加强环境执法工作的基础上,厦门市切实以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为契机,落实“一问一策”,进行立整立改,切实解决了洗砂场、机砖厂整治等一批群众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莫兰蒂”台风灾后,厦门市迅速落实绿化修复,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2.05%;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方案落地,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1万亩,超额完成全年治理任务;完成新增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面积15.321公顷,超额完成8.321公顷。
2017年,厦门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切实保护,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广大市民群众从越来越生态宜居的环境中收获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公众参与社会共治 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
在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奏响着同一个基调,那便是――提升群众优美生态环境获得感,而这也决定了这项工作必须吸引公众参与、实现社会共治。2017年以来,厦门市不断创新手段,切实调动起社会各方参与环境保护、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真正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绿色防控体系,推动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内生动力。
400多家企业、2000多名员工上线学习,逾1.4万名中小学生参与线上竞答。2017年,厦门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厦门环境教育平台”网站、“厦门环境教育”微信公众号,一上线便引来“热捧”。不仅如此,我市还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依托社区书院进行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教育平台,深入培育广大居民、村民的生态文明理念。如今,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公众知晓率已高达99%,可谓是街知巷闻。
而遍布城乡各个角落的环保网格化监管体系,便捷畅通的环境违法举报机制更是为社会各方参与共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市共配备镇(街)网格员141名,村(居)网格员1204名,建立起覆盖“市-区-镇街-城乡社区”的污染防控大网,并有严格的考评奖惩机制,真正让环境监管的“死角”和“盲区”无所遁形,切实解决环保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7年,我市生态环保网格化监管工作年度考核也获得了全省第一。不仅如此,《厦门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暂行办法》的出台,“12369”畅通的投诉渠道,“环保随手拍”便捷的在线举报系统,更是吸引全民参与环境违法举报。2017年,全市共受理投诉7489件,全省最多,办结率100%,在全省12369平台考核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厦门市还充分利用经济杠杆,调动企业加大生态环保投入的积极性。2017年,厦门生态环保投入超过GDP的3.5%,并修订出台《环保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污染治理成为企业自愿自觉自发的行为,真正推动污染治理从“底线约束”向“底线约束”与“先进带动”并重转变。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广大市民群众收获着更加宜居宜业的环境,生态环境的自豪感不断攀升,参与生态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也不断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入推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公众参与、社会共治,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日益丰富,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2017年,市民对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率便高达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