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兴 每月至少15场演出,年底经常有“插队”邀请电话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业者说,近几年,厦门“南狮”逐渐兴起,如今平均每月能接15至20场演出,到年底,就更忙了。“除了已经订好的演出,还经常能接到‘插队’的邀请电话,很多演出因为时间冲突都没办法接。” 比麟堂龙狮团成员李锦龙今年25岁,已经是一名舞狮教练了。记者见到李锦龙时,他在龙岩的演出刚结束,马上要到厦门威斯汀酒店为一家企业的尾牙晚宴助兴。 李锦龙说:“我们龙狮团一般年底都很忙,商场做活动,企业办年会,各地还有不少庙会。”他打开一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是最近的演出记录:“从现在到过年,每天都排得满满的,初一到初三去吉林,初五到初七在华安,日程已经排到正月十八了。”合上笔记本,李锦龙揉了揉疲惫的眼睛,随即又是一脸高兴状:“这样很好,有演出就能得到掌声,我最喜欢听观众的喝彩声和掌声了。” 传承 最小的学徒只有十岁 十五六岁的成员较多 舞狮对身体的要求很高,不仅体力要好,还要有良好的柔韧度,一般从十二三岁就要开始学习。聚义堂龙狮团里最小的学徒只有十岁,还在上小学,利用课余时间到团里训练。而团里十五六岁的成员比比皆是,他们在6米高的训练架上爬上爬下,只用“喜欢”“兴趣”“爱好”等最简单的词来表达他们对舞狮最单纯的想法。 “这些年轻人都很喜欢(舞狮),这是我很欣慰的。”黄清伟说,“目前舞狮的发展让我觉得这么多年的坚持有意义,这项传统文化能传承和发展下去。”将来,他希望与一些学校合作,开舞狮兴趣班,让有兴趣的孩子都能来学一学、玩一玩。 改进 加入台湾文化元素 观众称“蛮有意思的” 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舞狮,也在社会发展中悄然发生变革和改进。有业内人士认为,舞狮也可以结合流行元素做一定的改良,如融入杂技元素,“南狮”“北狮”两种舞法结合等。 在聚义堂龙狮团的训练基地,记者看到了在台湾非常流行的“电音三太子”。据黄清伟介绍,台湾和闽南的文化“同宗同源”,在一些特定场合让舞狮和电音三太子同台演出,这种文化融合收获了不少观众的点赞,大家都说“蛮有意思的”。 李锦龙和团员在威斯汀酒店的演出,则是放弃了鼓和钹这两种传统乐器,取而代之的是电子音乐,加上LED背景特效――一只“南狮”时而在丛林中奔袭,时而在城市中漫步,传统与现代相统一,演出效果很好。邀请方的负责人说:“他们这个创意让人觉得很新奇,既有时代特征,也有传统感觉,很好看。”李锦龙说,他们正在排练一个新的舞狮节目,想把舞狮和流行音乐结合,争取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喜欢。 |
相关阅读:
- [ 01-25]闽南传统艺术培训 台湾学生来厦学唱高甲戏
- [ 12-09]让昆曲唱响“一带一路” 用传统艺术点燃文化自信
- [ 11-30]刘淑华:发掘传统艺术的同时,更要把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 [ 11-28]传统艺术不能缺少青年身影
- [ 11-08]方和圆——对当代与传统艺术文化的局部浅思
- [ 09-30]为传统艺术争取年轻“粉丝”——苏州评弹走进香港校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