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演出。 -祝阳明(左四)讲解表演“醉狮”时的动作要领。 舞狮曾在多年前遇冷,如今重焕生机。 厦门晚报讯 (记者 肖家豪/文 刘东华/图)逢年过节的舞狮节目,大概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民俗了。印象中这项热热闹闹的民俗,却曾经出人意料地遭遇了寒冬,从业者几乎都快支撑不下去。幸好,这样的情况没有持续很久,这项传统文化艺术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不,春节还没到,舞狮行业的从业者们已经把演出日程排到正月十八了。 概况 厦门曾经时兴“北狮” 后被“南狮”逐渐取代 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吉祥如意,舞狮活动寄托了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心愿。舞狮分为南北两个流派,“北狮”造型注重写实,狮头较为简单,全身披金黄色的毛,看起来惟妙惟肖,在北方民间常见。“南狮”源自广东,外形注重写意,狮头眼睛大,装扮精致,有点“萌萌哒”的卡通味道,在南部地区尤其是沿海一带流行。 厦门虽地处东南沿海,但曾流行过“北狮”。多年前,聚义堂龙狮团负责人黄清伟入行时,学的就是“北狮”。2014年前后,厦门的“北狮”因行业不景气逐渐退出,黄清伟开始转学“南狮”。他说:“2014年左右是舞狮行业最困难的时候,‘南狮’从广东传过来,逐渐取代了‘北狮’,成为行业主角。” 消沉 7年前行业遇冷,从业者甚至卖掉训练装备换粮食 别看舞狮现在大受欢迎,几年前,在行业最困难的时候,还真发生过“砸锅卖铁”的窘事。据比麟堂龙狮团团长祝阳明回忆,2011年舞狮行业遇冷。当时,他们不仅每天要保证训练时间,休息时还跑各家演出执行公司递名片,希望得到更多的演出机会。即便是这样,演出机会依旧不多,有些时日甚至一个月都没有一场演出。 眼看团里的8个人都快没钱吃饭了,祝阳明实在没办法,只能把训练用的梅花桩以1.2元/斤的价格当废铁卖了。一套梅花桩共21根,原价8000元,祝阳明一狠心卖了4根,才卖了100多元。卖完后,祝阳明拿着钱跑进超市,用80多元买了50斤大米,背回团里。 聚义堂龙狮团成员蔡俊智也经历过那样的日子,但因为他会理发,靠着这项技能,他一边舞狮,一边兼职做理发师,勉强算是熬过来了。如今,舞狮业务又多了起来,蔡俊智在两个行业中选择了舞狮,并把理发店改成私人工作室,只接受熟客的预订,其他时间安心训练和演出。 |
相关阅读:
- [ 01-25]闽南传统艺术培训 台湾学生来厦学唱高甲戏
- [ 12-09]让昆曲唱响“一带一路” 用传统艺术点燃文化自信
- [ 11-30]刘淑华:发掘传统艺术的同时,更要把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 [ 11-28]传统艺术不能缺少青年身影
- [ 11-08]方和圆——对当代与传统艺术文化的局部浅思
- [ 09-30]为传统艺术争取年轻“粉丝”——苏州评弹走进香港校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