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亮点】 三个“阿搭嫂” 将同台飙戏 一台戏,三个“阿搭嫂”,到了结尾,还会出现三个“肖秀才”,“三下锅”(高甲戏、歌仔戏、客家戏于“一锅”)的表演方式,这就是两岸合作演出《阿搭嫂》将带来的不一样的亮点。 素有台湾“客家百变天王”的李菄峻,担任新编《阿搭嫂》的导演,同时他自己也反串客家戏“阿搭嫂”。高甲戏“阿搭嫂”依然由厦门的吴晶晶扮演,歌仔戏“阿搭嫂”的饰演者是台湾的邱秋惠。其余演员厦门将会派出28名,台湾则有58名。 三个主角,一起登场,还是一个个登场?李菄峻琢磨了半天,剖析剧情,除了在开场和结尾让三个“阿搭嫂”同时登场外,其余就根据剧情的走向和剧种的特色,找准定位,安排不同版本的“阿搭嫂”出演,通过音乐的完美调度,让剧种之间进行“默契”的对话。 【幕后故事】 厦门名角赴台 教孩子唱高甲戏 如今,在大陆,高甲戏剧团有百余个,演出不断;而在台湾,仅存一班高甲戏班。为什么两岸的高甲戏命运如此不同? 曾学文说,源自闽南的高甲戏在清代传到台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台湾几乎各县市都有高甲剧团。泉郡锦上花剧团最高峰时期有八九十名演职人员,光搭景师傅就有十几人,可见其繁荣程度。到了上世纪50年代,台湾歌仔戏兴盛,加上外来影视娱乐项目登岛,高甲戏开始走下坡路,不少演员转行去唱歌仔戏。到了1999年台湾生新乐剧团团长病逝,剧团解散,台湾高甲戏走向衰落。 作为福建第一个赴台演出的闽南地方戏曲剧团,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的前身就是1931年由金门人和同安莲河人合股接管的天福兴戏班。这些年,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频频赴台演出,带去很多好剧目,《阿搭嫂》就是其中之一,反响很好。 舞台上“阿搭嫂”的劝睦扬善,一桩桩切中台下普通人心灵深处的“事件”,其实都源于两岸共通的文化精神。这就促成了台湾戏曲学院在2016年5月成立青年剧团后想到的第一部戏,就是与厦门同行合作高甲戏《阿搭嫂》。 双方一拍即合,便开始着手准备,尽管困难不少,但厦门方面全力支持。台湾高甲戏是没有丑角的,以生、旦戏为主。而《阿搭嫂》中,却是以丑角为主。对高甲戏并不熟悉的台湾演员,如何融入舞台演出?为了使高甲戏这一国家非遗项目能够继续在台湾开枝散叶,去年春节刚过,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名角、梅花奖演员吴晶晶,以及非遗传承人陈炳聪、吴伯祥来到台湾戏曲学院,用10天时间,精心辅导这群台湾孩子“从零开始”学习高甲丑表演,其中就包括此次参加冬令营的台湾学生,借此播下了闽南文化在台湾薪火相传的种子,而孩子们的优异表现也反映了闽南文化之魂在台湾生生不息。 这回,台湾学生利用冬令营的机会,再次与吴晶晶、纪亚福、陈炳聪、李莉、吴伯祥等剧团名角一起排练,更为系统地学习《阿搭嫂》。吴晶晶说,一部戏曲就是一部历史,期望透过戏曲交流,使双方技艺互为观摩、茁壮成长,未来希望尝试引进台湾戏曲人才,借艺术带动两岸交流。 |
相关阅读:
- [ 01-27]两岸大学生记者全球直播 展示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 [ 01-26]名扬两岸的漳州凤霞祖宫
- [ 01-26]两岸青年寻迹京杭运河腹地 赞其魅力不减当年
- [ 01-26]大陆配偶团体抗议台移民部门面谈制度拆散两岸婚姻
- [ 01-23]海协会秘书长:台青年应从客观、全局、发展视角看两岸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