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花开并蒂满园香 集美工业学校合并改革与融合发展纪实

2018-01-23 16:08:14杨珊珊 吴在平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集美工业学校一瞥

  刘炎火老师(右)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硬件检测实训。

  学校闽南传统工艺传承基地内,珠绣大师正在指导学生。

  学生开展工业机器人实训练习。

东南网1月23日 (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 吴在平)杏林湾畔,集美学村,红顶白墙,杏林大桥卧波而过,桥头缓坡处错落分布着一幢幢或新或旧的嘉庚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近两年新挂牌成立的集美工业学校。

事实上,集美工业学校是由两所老牌的职业中专学校合并而来:其一是集美轻工业学校,另一所是福建化工学校。集美轻工业学校的前身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商科,作为集美学校的组成部分,集美轻工业学校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而福建化工学校也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建设发展,两校都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随着时代变迁,两所学校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考验。早在2011年,厦门市做出了将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合并的决定。直到2016年7月,由厦门市委市政府主导并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原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合并为集美工业学校,隶属厦门市教育局。

两所独立办学的老牌学校,如何破除壁垒,在强强联合间真正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呢?

“磨合、整合、融合”,集美工业学校校长陶顺生将两校的合并办学概括为这样的“三部曲”,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合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集美工业学校共斩获3金10银7铜,总奖牌数位列全国第一,奠定了学校在我省中职学校的龙头地位;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上,学校获得了4金1银2铜,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位列全国第一。

亮眼的成绩让这所“新诞生的老学校”在业界面前崭露头角,而陶顺生把各项成绩的取得总结为学校合并办学的叠加效应。“两校合并是一次供给侧改革,合并优化资源整合,增强了学校的实力,现在这种效应已经凸显出来了,学校将进一步融合发展,前景一片美好。”

迎难而上 促两校实质性合并

2016年2月底,陶顺生接任校长,并开始牵头两校的合并办学事宜。他坦言:“在合并为集美工业学校之前,有不少人质疑,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都是不错的老牌中专学校,有没有合并办学的必要性?”

事实上,职业教育在新时代下背负的新使命,正是厦门市委市政府做出两校合并的决策原因所在。新时期,职业教育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而作为老牌的中专学校,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比邻办学,却存在着同质化办学、部分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难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两校的合并被视为优化资源重组,促进厦门市职业教育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一个契机。

然而,要让两个独立办学的老校实现实质性合并,“一起过日子”,并没有那么容易。在陶顺生到任之前,厦门市就已经做出了合并两校的决定,但鉴于种种现实困难,两校合并办学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陶顺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摸清学校情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磨合、整合、融合”的两校合并“三步走”战略,一方面着手顶层设计,牵头制作两校整合的整体方案,一方面通过推行两校对口科室中层干部交叉统筹工作,潜移默化地将合并融合的理念灌输到全校师生日常工作中。

“比如原来两个学校各有一套管理班子,办公室就有两个主任,实行交叉统筹工作后,1、3、5月两校的办公室工作由化工学校的办公室主任统筹,2、4、6月由轻工业学校的办公室主任统筹。”陶顺生说,“这样一来,两校的管理人员开始互相接触认识,也渐渐接受两校即将合并办学的事实,开始在实际工作中尝试如何一起‘过日子’。”

这样的改革尝试有了意外惊喜:交叉统筹工作的过程,不仅是两校合并的“热身”运动,还顺带发掘了一批具有统筹能力、顾全合并大局的管理人才。

合并的更深层次意味着利益的调整和重新分配。进入实质性整合阶段,陶顺生直面的第一块“硬骨头”就是两校中层干部的调整。

合并前,两校中层岗位加起来超过70个,但合并后学校所能提供的中层岗位仅为42个。如何切好“蛋糕”,让有能力者各就其位?陶顺生说,最重要的是学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民主”的原则。

原来的两套中层干部人马全部“洗牌重来”,42个岗位全部公开竞聘,只要是有意竞聘的人员都可以报名,通过民主测评、公开竞聘等环节竞争上岗。

原集美轻工业学校基础科副科长、现任学校招生就业处主任汤明利老师就是通过这轮竞聘选拔出来的。他说,学校的选材改革,让年轻人能够有机会通过竞争到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据了解,学校共进行了三批竞聘,报名达95人次,任用42人,提拔27人(其中转正7人,新任用20人),离任干部18人。竞聘上岗规模大、人数多、关注度史无前例,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更难得的是,这一改革做到了零投诉,获得厦门市教育局的高度赞扬。

资源重组 叠加效应显现

1月16日,在集美工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内,几名学生正互相配合进行机器人的编程及操作练习。工业机器人一体化教学基地、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双创中心……学校内的实训、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显示出老牌职校雄厚的办学基础。

作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项目单位,学校的先进制造、城轨交通、电子信息、艺术设计(文化创意)专业群在省内具有较强的特色和品牌影响力,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全国首批示范性重点专业,此外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技术应用与维护等6个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在实质合并之后,两校的专业设置多而全,同质化严重、部分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正在迎刃而解。

“专业是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办职业教育就是要办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陶顺生说。凭借两校合并整合的契机,学校按照“适应市场、突出特色、结构合理、发展持续”的专业优化调整目标,积极对接厦门构建的“5+3+10”现代产业支撑体系,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最终原有两校区的38个专业被调整至26个,形成七大产业系,构建了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体的专业结构,形成在区域内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布局科学的专业建设格局。

“学校舍弃了一批诸如给排水、文秘、市场营销等专业,集中力量突出我们的先进制造、信息工程、轨道交通、现代服务等骨干专业、特色专业。”陶顺生介绍,调整后学校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契合度进一步提高。

学校在成功实现两强合一的同时,也取得了教育教学的辉煌成就。在技能比赛的赛场上,在田径竞赛的赛场上,全校师生争金夺银,气势如虹,多点开花。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斩获3金10银7铜,总奖牌数位列全国第一;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上,斩获4金1银2铜,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位列全国第一;在2018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取得10金12银10铜,在2018年厦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取得22金29银49铜,夺得福建省和厦门市学生技能大赛双第一。学生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厦门市中职学校田径锦标赛甲组、乙组、团体总分三项第一;教师代表队连续两年在福建省中职学校教工健身运动会、厦门市教育系统职工趣味运动会摘得桂冠。

为了促进学校进一步融合,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在2016年暑期先后组织133名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分赴西安交大、华中师大、南京金陵中专开展通识和信息化培训,组织88名专业教师分批次赴企业开展下厂培训。2017年暑期,学校组织了130名管理干部、班主任、青年教师分别赴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清华大学等集中学习培训。通过培训加强了两校教师融合,提升了教职工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特色办学 强化职业教育引力

在不久前揭牌成立的集美工业学校创新创业中心内,学生郑鹭佳与同学一起热烈讨论他们的创业项目——“洗刷刷”物联网智能洗衣机系统。他们想开发一套更加适合住宿学生使用的智能洗衣系统,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进入“洗刷刷”服务平台,可以搜索发现附近的洗衣机,并预约洗衣、自洁除菌,还可实时查询洗衣进度、接收服务提醒等。使用完成后,可互联网在线结算支付。

“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学生们的知识面迅速丰富,创新创业意识推动他们迅速成长。”学校双创中心辅导老师朱昀沁介绍道。中心不仅提供了办公桌、洽谈室、导师间、路演厅等硬件,为学生双创提供孵化基地,此外,还配备了校内校外共十余名创业导师,定期组织路演,帮助学生孵化创业梦想。学生“视界工作室团队”在2017年“和职教杯”福建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新创业大赛上摘得中职组金奖第一名。

在陶顺生看来,学校将创客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旨在为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形式添加新引擎。今后,学校将促进每个系部创建1个创客空间,培养至少1名导师,创建1门创客课程,每年开展1次创客活动,每年每名学生完成1件创客作品。

陶顺生表示,为了丰富学校发展的内涵,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两校合并后,学校提出了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传承发展、融合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

在去年底学校成立的闽南传统工艺传承基地内,则引进了漆线雕、珠绣、剪纸等闽南传统工艺或非遗项目,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代表性传承人蔡水况、厦门珠绣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谢丽瑜、中华剪纸大师张金城为首批客座教授,将闽南传统工艺传承与现代学徒制结合起来,将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和非遗保护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将传统文化与产业文化进校园结合起来,努力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职业教育的结合,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服务地区产业的能力。

“进到集美工业学校,能学到的东西远非课本上的内容,我们想在这里为同学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可以望见更远更高的世界!”陶顺生对学校的未来还有更多的期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