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23日 (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 吴在平)杏林湾畔,集美学村,红顶白墙,杏林大桥卧波而过,桥头缓坡处错落分布着一幢幢或新或旧的嘉庚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近两年新挂牌成立的集美工业学校。 事实上,集美工业学校是由两所老牌的职业中专学校合并而来:其一是集美轻工业学校,另一所是福建化工学校。集美轻工业学校的前身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商科,作为集美学校的组成部分,集美轻工业学校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而福建化工学校也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建设发展,两校都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随着时代变迁,两所学校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考验。早在2011年,厦门市做出了将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合并的决定。直到2016年7月,由厦门市委市政府主导并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原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合并为集美工业学校,隶属厦门市教育局。 两所独立办学的老牌学校,如何破除壁垒,在强强联合间真正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呢? “磨合、整合、融合”,集美工业学校校长陶顺生将两校的合并办学概括为这样的“三部曲”,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合并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集美工业学校共斩获3金10银7铜,总奖牌数位列全国第一,奠定了学校在我省中职学校的龙头地位;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上,学校获得了4金1银2铜,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位列全国第一。 亮眼的成绩让这所“新诞生的老学校”在业界面前崭露头角,而陶顺生把各项成绩的取得总结为学校合并办学的叠加效应。“两校合并是一次供给侧改革,合并优化资源整合,增强了学校的实力,现在这种效应已经凸显出来了,学校将进一步融合发展,前景一片美好。” 迎难而上 促两校实质性合并 2016年2月底,陶顺生接任校长,并开始牵头两校的合并办学事宜。他坦言:“在合并为集美工业学校之前,有不少人质疑,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都是不错的老牌中专学校,有没有合并办学的必要性?” 事实上,职业教育在新时代下背负的新使命,正是厦门市委市政府做出两校合并的决策原因所在。新时期,职业教育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而作为老牌的中专学校,集美轻工业学校和福建化工学校比邻办学,却存在着同质化办学、部分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难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两校的合并被视为优化资源重组,促进厦门市职业教育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一个契机。 然而,要让两个独立办学的老校实现实质性合并,“一起过日子”,并没有那么容易。在陶顺生到任之前,厦门市就已经做出了合并两校的决定,但鉴于种种现实困难,两校合并办学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陶顺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摸清学校情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磨合、整合、融合”的两校合并“三步走”战略,一方面着手顶层设计,牵头制作两校整合的整体方案,一方面通过推行两校对口科室中层干部交叉统筹工作,潜移默化地将合并融合的理念灌输到全校师生日常工作中。 “比如原来两个学校各有一套管理班子,办公室就有两个主任,实行交叉统筹工作后,1、3、5月两校的办公室工作由化工学校的办公室主任统筹,2、4、6月由轻工业学校的办公室主任统筹。”陶顺生说,“这样一来,两校的管理人员开始互相接触认识,也渐渐接受两校即将合并办学的事实,开始在实际工作中尝试如何一起‘过日子’。” 这样的改革尝试有了意外惊喜:交叉统筹工作的过程,不仅是两校合并的“热身”运动,还顺带发掘了一批具有统筹能力、顾全合并大局的管理人才。 |
相关阅读:
- [ 01-17]集美工业学校将创客教育融入教学 打造双创中心
- [ 12-01]民间大师手把手授艺 闽南传统工艺基地在集美工业学校成立
- [ 11-28]全国职业院校老师“高考”集美工业学校获得四个一等奖
- [ 06-16]全国中职"高考"拿下三枚金牌 集美工业学校一战成名
- [ 06-06]集美工业学校上演“帽子戏法” 夺全国技能大赛第三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