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参与】 政府引领,社会各界参与帮扶 1月11日,海沧的气温只有12℃,大风吹过,阵阵凉意袭来。当天上午11点,厦门海沧社会福利中心(敬善养老院)里歌声阵阵,其乐融融。由海沧区委宣传部、区委文明办、区民政局联合举办的“孝行海沧·迎春送福敬老生日会”在这里开展,海沧区十佳孝道民星来到养老院,为老人送温暖送祝福。 活动现场,由老年义工团和北师大附校戏曲班学生带来的节目表演,引得场下爷爷奶奶的阵阵喝彩,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海沧两岸义工联盟的10名义工也参与其中,他们给老人们带来“福”字、围巾等礼物,并为近期过生日的老人们定制了生日蛋糕。欢快愉悦的气氛让在场的老人们容光焕发,在养老院休养的杨树林老先生和杨上进阿姨也跃跃欲试,上台表演了书法和朗诵节目。“感觉自己又回到年轻的时候!”杨树林老先生感叹。 为养老院的老人们集体庆生只是海沧区关爱老人,帮扶困难群众的一个缩影。去年12月30日,海沧“烟雾女孩”汪瑶在北京798艺术区成功举办了自己的画展,圆了心中的梦。这场活动得以成功举办,背后凝聚着政府、义工团体、媒体、爱心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心血。正是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广泛参与,才使很多遭遇不幸的人依然能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完善机制】 精准帮扶,突出“救急难” 除了养老院老人之外,海沧区对困难群众的一系列精准帮扶举措更具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元旦期间,区民政部门为每一个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500元过节费,共计发放50万元。为新增低保户发放棉被等御寒物资,为原有低保户发放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质,共计发放物资18万元。当地还降低救助门槛,对露宿人员实行“零门槛”救助,做到应助尽助。不仅如此,街道的工作人员落实逐户走访制度、加密巡查频次和应急值守,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安全过冬。 目前,全区已建立起城乡一体的低保制度,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基本保障。自去年7月起,海沧区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至720元/人/月,大幅提高低保对象的整体保障水平,全年合计发放低保金654.07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工作。对于特困人员,海沧在吃穿住医葬等多方面予以考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的供养标准为1080元/人/月(基本生活),全年共计发放特困供养补助96.42万元。 记者了解到,海沧区在完善低保、医疗救助等日常救助制度的基础上,还建立起全区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和“救急难”工作机制,提高救助速度和救助力度,突出解决急难对象的困难。依托区、镇(街)、村(居)三级“救急难”平台及“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2017年合计发放急难救助款47.51万元,为250户530名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的燃眉之急。 【长效创新】 补助培训齐推进,输血更造血 从今年1月1日开始,《海沧区促进低保人员就业扶持办法》开始施行,此举旨在鼓励具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自主就业,倡导“勤劳致富”、“耕读传家”的社会风尚,进一步促进全区低保家庭人员就业。《办法》的出台施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海沧区对困难群体的帮扶更重长效和创新。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海沧全区就加大了对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我们组织村居站长、相关网格员参加区精准就业帮扶业务培训,一年来率先在全区完成精准就业帮扶登记数8377户,共有574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比增34%。”海沧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来说,补助只能解一时之需,就业才是长久之计。去年以来,海沧区不吝资金投入,对低保、特困等人员做到应保尽保,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政府定期举办就业培训,并委托社工与专业志愿者对困难群体进行培训和督导,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困难群众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脱贫。“低保户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我有手有脚,出去工作养活自己才是真本事!”海沧街道的老周去年已经在家门口的港区找到了一份搬运工作。 “ 2017年,海沧区‘零就业’家庭持续保持动态归零。今年,海沧还将进一步健全就业创业体系,推动‘一村一案’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有效引导困难群众就业创业,实现有就业能力的低保群体100%就业。”海沧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
相关阅读:
- [ 01-18]海沧聘请台胞出任社区主任助理 着力融合创新增进两岸交流
- [ 01-17]市民反映海沧一市民公园里天天有人赌钱 警方到场查处
- [ 01-17]厦门市海沧区召开2018年全区安全生产工作暨第一季度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会议
- [ 01-16]海沧区推广校园食品安全经验 将惠及4万余学生
- [ 01-16]海沧区不断创新管理机制 打造国际一流海湾城区
- [ 01-15]2017年海沧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50万标箱 再创历史新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