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经济企业 > 正文

厦门品牌农业建设硕果累累 建成23个农业示范基地

2018-01-12 09:27:31林雯图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如意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针菇生产车间。(朱毅力摄)

  图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华祥苑茗茶旗下茶叶基地。

  工作人员对进入超市的“三品一标”产品进行检查。

  消费者扫扫二维码,便知农产品的“身份”信息。

  现场检查无公害农产品。

厦门日报讯(记者林雯图/市农业局提供(除署名外))近年来,厦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输送政策和资金红利加快品牌创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品一标”认证、可追溯体系建设等工作多点开花,亮点纷呈,全市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带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引领农村繁荣。

去年,我市农业部门超额完成任务,建成23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其中包括8个蔬菜基地、3个水果基地、1个茶叶基地和11个畜禽产品基地。

从“田间到舌尖”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在翔安区马巷镇的如意情白金针菇自动化生产车间里,一个个装满金针菇的菌瓶在全自动化生产线上和工人们手中有条不紊地来回传递着。一个1400ml的菌瓶从原料搅拌开始,经历了装瓶、灭菌、接种、培育、烧菌、出菇等一系列流程后,在全智能化设备的精准控制下,30多天后,每个菌瓶能收成400多克金针菇。在这个全国最大的金针菇生产基地内,每天有超过20万瓶金针菇销往全国各地。

食用菌工业化培养,仅仅是如意情集团产业版图的冰山一角。这家成立24年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已建立起蔬菜种苗工厂化生产、新特优果蔬种植与加工、食用菌工业化培养、生鲜净菜配送、大型商超品牌专柜销售和智慧型农业科普观光生态园等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成功构建了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凭借旗下的蔬菜种苗、净菜、冷冻干燥果蔬、腌制果蔬、金针菇、梅子、调理食品、如意葵酒等八大类百余个品种,如意情也成为消费者熟知并认可的农业品牌。

挂上“身份档案”

实现全程质量管控

如意情的成功,是厦门在打造农业品牌方面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成功案例。在元初、大润发、天虹等超市的生鲜蔬菜货架上挑选一包蔬菜,用手机扫一扫蔬菜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它们的“身份档案”便一目了然――从播种开始,农产品在施肥、打药、灌溉、采收、农残检测、销售过程中的信息被全程记录在案,短短一两分钟,消费者便掌握了农产品的所有“身份”信息。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手段,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管理,将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生产记录、农产品销售和农产品监管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系统平台,并引入产地合格证明和企业诚信等级评定机制,实现对种植业产品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前的全程质量管理控制,这就是我市农业部门正在全力打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为快速扩大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覆盖面,近年来,我市还将“三品一标”获证企业和省、市两级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部纳入了追溯系统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3家企业与合作社开通了可追溯系统。上市农产品有标识、问题农产品可溯源、产品流向可追踪、质量信息可查询,不仅有利于政府部门展开监管,使农产品监管工作从终端管控转变为源头治理,更让消费者真正能够“买得明白,吃得放心”,从结果来看,这也与厦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目标形成了充分统一。

农业标准化生产不仅是现代农业的成功基石,更是从源头上遏制“餐桌污染”的一剂良方。为推进全市农业标准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厦门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不断出台惠农政策,持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三品一标”基地和农业“五新”成果应用示范点等农业标准化工程建设。

【数据】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44家

截至目前,厦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44家,含省级32家,国家级1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2个,福建省著名商标27个,福建省企业知名字号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以上示范社73家,其中含省级24家,国家级4家。合作社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8个。

“三品一标”认证产品 76个

全市共有“三品一标”认证产品76个,其中种植业产品74个,畜牧类2个。76个产品中,无公害农产品47个,绿色食品27个,有机食品2个。其中:同安区“三品一标”产品共26个,无公害农产品18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2个;翔安区“三品一标”产品共27个,无公害农产品15个,绿色食品12个;集美区“三品一标”产品共19个,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7个;海沧区无公害农产品2个;思明区与湖里区绿色食品各1个。

【新目标】

加大品牌农业

扶持力度

近日,我市正式印发《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品牌农业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品牌农业建设的近期目标,进一步夯实品牌农业的发展基础。

加强农业新品种选育推广

到2020年,全市种植、养殖主推品种实现更新换代,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优质专用率达85%以上。

实施种业创新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鼓励开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积极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地位,巩固厦门蔬菜种子销售集散中心地位,鼓励支持引进示范推广国内外优质品种。加强海峡种苗产业对接,积极培育海峡种苗品牌,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种苗企业。推进水产种苗生产规范化,加快对虾等优势水产种苗新品种研发与创新,提升厦门虾苗品牌质量。大力发展林木花卉种苗业。到2020年,全市种植、养殖主推品种实现更新换代,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优质专用率达85%以上,打牢品牌农业建设的基础。

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对厦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考核验收合格后,一次性发放奖励补助资金3万元。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快农业地方标准制定、修订,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建立配套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支持企业开展GMP、GAP、HACCP等国际通行的各类产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内销与出口产品的标准接轨,加快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突出抓好安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关键和共性技术。到2020年,市级以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场)达到50个以上,辐射带动全市主要农产品规模生产基地实现按标生产。

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对首次验收合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创建主体给予3万元奖励;第二年起对经考核合格的运行主体每年奖励2万元,并优先安排财政及农业主管部门扶持的涉农项目。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净化和保护,严格农药、兽药等投入品监管,落实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诚信档案。落实国家、省厅、市相关追溯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完善经营主体开展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扩大农产品可追溯点。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无缝对接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开展日常督导巡查及专项整治,做好监督抽查与风险监测的相互衔接,强化品牌农产品质量全程有效监管。

加快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

对“三品一标”认证企业进行资金扶持补贴,每认证一项无公害农产品的企业补贴2万元,一项绿色食品补贴2.5万元,一项有机食品补贴3万元(由农业部进行认证的),一项农产品地理标志补贴3万元。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持续扩大认证数量和生产规模。进一步健全“三品一标”认证服务体系,简化申报流程,提高认证效率。强化咨询、培训、技术服务,积极培育、支持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加强认证后跟踪服务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到2020年,全市认证登记的“三品一标”累计达到100个以上。

打造厦门特色农业品牌

对上一年新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一次性给予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龙头企业向中国证监会提出发行上市申请并经正式发行的,一次性给予奖励20万元;对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的农业龙头企业,一次性给予奖励50万元。

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水产等五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一批生产规模较大、产品品质优异、市场前景广阔、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农产品品牌。加快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充分发挥“白交祠”牌地瓜等已有品牌商标的带动作用,打造农业专业品牌基地。实施促进出口食品农产品品牌行动计划,支持出口农产品品牌建设。组织特色的农业品牌参选“福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与“福建名牌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不断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培育一批品牌影响力大、产品系列开发、产业链条完整、科技创新能力强、社会形象好、综合实力行业领先、年销售收入上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提升农业品牌管理服务水平

支持品牌企业走出去,不断扩大厦门品牌农产品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力拓展市场。

加大农产品品牌营销推介力度。统筹城乡需求,建设区域性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站点,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发挥厦门市会展业优势,加大宣传推广农业品牌力度,继续办好厦门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会,支持品牌企业参加“农交会”“茶博会”“绿博会”“林博会”“农博会”“渔博会”“世博会”“有机博览会”“地标农产品专展”等各类国家级展销会,支持品牌企业走出去,不断扩大厦门品牌农产品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力拓展市场。

记者手记

让农业成为

有奔头的产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说起厦门农民,人们已经不再把他们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联系在一起,相反,映入脑海的是一张张有朝气、有想法、敢拼敢干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的“新血”进入了农业行当,很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厦门,农民已经成为越来越体面的职业,农业已经成为越来越有奔头的产业。

实事求是地说,要在耕地面积十分有限的厦门下好农业这盘棋,政府部门好比“戴着镣铐跳舞”。但是,仔细观察目前厦门的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我们也能清晰地看见,越是面对“先天不足”的条件,主管部门越是被激发出了强大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总结大量经验的基础上,厦门在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奖励机制、土地管理制度、城乡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农村管理体制等方面推出了农业多元政策扶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农业信息化程度和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过渡、转型升级,在有限的农用地上做强做精,打造出了符合厦门发展实际的品牌农业体系。农业不再“负重前行”,而是日渐成为充满生气的朝阳产业。

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敢于“下乡当农民”了――正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一骑绝尘的厦门农业,让年轻人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未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