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筹划手绘地图 2010年,郑一鸣大学毕业了。作为一个大嶝人,他觉得大嶝缺少一份充满温度的手绘地图。于是,他和表哥郑奇聊起了绘制地图的想法。 回忆起初衷,郑一鸣说,当时百度和高德等手机地图软件对大嶝岛的区位定位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就想自己画一版旅游地图”。做框架、踩点、拍照、走访“本地通”……接下来的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兄弟俩都没闲着,他们分头行动,一个负责文字收集,一个骑着摩托车走街串巷,并沿途拍照存底。“我把大嶝每一个标志性的地方都拍照存底了,然后自费请美工画图。”郑奇说,自己本身从事游戏软件行业,对于制图流程有一定的了解。 2011年5月,他们准备了数月的首版手绘地图《大嶝走透透》终于问世了———地图采用黄色牛皮纸质地,长约75厘米,宽50厘米,简单而复古。“首版地图当时印了1500份,一份成本约3.5元,所有费用都是我们自掏腰包。” 政府前来助力支持 首版手绘地图制作完成后,郑奇和郑一鸣将其免费赠送给游客,虽然地图印得不多,但也让不少游客记住了大嶝。“后来,地图慢慢得到了政府关注,政府鼓励我们制作第二版手绘地图。” 这样的消息让兄弟俩很是欣喜,这次,他们更加用心。“大概是去年5月份,第二版手绘地图《旅游在大嶝》印刷完成。”相较于首版,第二版手绘地图更加精致。 郑奇说,此次他们拉来了老乡———会画图的“90后”谢超伟。白天,谢超伟和团队商讨地图结构布局,晚上拿起画笔,通宵达旦地画。 “首版地图毕竟是第一次做,有些粗糙,第二次就不能含糊了。”郑奇说,在丈量大嶝岛的任务上,他也有了新搭档———老乡江晓,他们踏遍了大嶝每一寸土地,对每个建筑物、景点进行尽量精准的定位;他们访问当地居民、电瓶车司机和文史专家,用笔触记录下大嶝的点点滴滴。 地图承载着情感记忆 “小时候我们经常听老人们讲古,关于金门县政府的文书楼、九架古厝等,这些情感记忆也都反映在这张手绘地图上。”郑奇说,每次看它,就会想起儿时村中的老人讲起的故事。 细看手绘地图上的文字,不同于严谨风格的说明文字,更多的是这群小伙记忆中大嶝的点点滴滴。“有些地方画上去之前还不是景点,网上都找不到文字资料,我们就到处请教老人和民俗专家,地图上的文字都是自己写的。”郑一鸣说,他希望游客能拿着这份描绘着当地风物的特色地图,循着图上的标识,在陌生的景物中探寻富有文化气息的景点。 |
相关阅读:
- [ 01-05]翔安大嶝北门社区书院打造“创新+共享”的书院发展新模式
- [ 12-24]翔安大嶝一水井被人填上泥土 渴了农田愁煞农民
- [ 10-20]气温偏高致使生长缓慢 翔安大嶝头水紫菜将推迟上市
- [ 07-24]厦门翔安大嶝街道“四统”模式破解村民住房难
- [ 04-24]电影《红纽扣》文化寻根之旅在厦门翔安大嶝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