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时代见证者 用光影为鹭岛制作编年史 很多人不一定认识李开聪,却一定在某些时刻看过他拍摄的照片。数十年如一日地奔波在路上,李开聪用他的镜头装下了半个世纪的鹭岛春秋,成为时代变革的亲历者和记录者。 翻阅李开聪的影集,每一张照片就是一个历史刻度:1954年,厦门前线军民赤着脚,肩挑手扛一块块巨石来修建海堤;1957年,一列火车冒着烟呼啸而来,鹰厦铁路全线通车;1981年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湖里破土开工,开创厦门腾飞新纪元……就这样,从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李开聪用光影一丝不苟地为家乡制作了一部上世纪50年代至上世纪90年代的编年史。 在这些展现宏大时代图景的照片里,李开聪经常不走寻常路――他将镜头对准普通百姓,注重画面语言的生动和丰富,有时甚至连图片说明都不需要。“这张照片没有出现铁路,而是通过一般人物的典型形象来带出事件,并以铁路标识和标语文字来解释背景。”厦门大学新闻学院摄影专业教师李世雄指着父亲李开聪拍摄的《愿望实现了》介绍,这张照片摄于1956年12月14日,正是鹰厦铁路打下最后一道钉,厦门人终于把火车盼来的时刻。 李世雄还提到1953年诞生于海堤建设工地的照片《劈石》,父亲看书学习了苏联摄影艺术,在构图、用光以及影调安排、层次处理上大胆创新又细腻把握,这张照片曾入选首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一个摄影世家 三代摄影人传承匠心精神 有人说,李开聪能用镜头记录这波澜壮阔、灿烂不凡的时代,是幸运的。其实,李开聪始终用兢兢业业、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回馈这份幸运。洪涛和同事们说,这是一位德艺双馨、德高望重的老摄影记者。而在两个儿子眼里,父亲将全身心都投入在了新闻摄影工作上。 “‘文革’期间,《厦门日报》停刊,父亲还有空给我们拍照,后来报纸复刊,父亲就没时间了。”李世雄说,尽管父亲是摄影师,给家人拍摄的照片并不多。而且,父亲经常参与重要活动拍摄,行程很是神秘,就连那次为邓小平拍摄照片,母亲也是第二天经同事提醒,看了《厦门日报》才知道这件事。 李开聪对摄影器物很珍惜,李开聪的次子李世平记得,从小父亲就不让他们动他的相机,怕他们一不小心给弄坏了。李世平在报社当摄影记者时,一次摔倒了回到家,父亲开口第一句话问的不是他摔伤了没,而是相机有没有事。老同事梁伟也提到,初入报社时,有一次他将没用过的胶卷随意放在桌上,就被作为老师的李开聪批评了。“他很严肃地对我说,一定要保管好胶卷,否则胶卷一被打开就会曝光,就浪费了。”梁伟说,30多年过去了,李开聪那份细致的精神仍然让他记忆犹新。 李开聪的这份匠心品质也传承给他的儿孙们。两个儿子接下他的衣钵,相继踏上摄影的道路。长子李世雄在负责摄影教学之余,和同好们创办摄影交流刊物《影友通讯》,1987年还在香港办了摄影展,成为中国摄影界的先锋人物。次子李世平是活跃在摄影和书法两个领域的佼佼者。 晚年,令李开聪更开心的是,孙子李远著出国就读摄影专业,回国后也开办了自己的摄影艺术项目。 李开聪走了,但熠熠生辉的艺术生命延续着,摄影世家的传奇仍在继续。 李开聪 1932年出生于厦门。当选全国第三届、第五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代表,厦门市政协委员。出版发行《海上花园――厦门》《鹭岛春秋――李开聪摄影作品选》等摄影专集,其中《劈石》《中朝姐妹花》等十余幅作品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
相关阅读:
- [ 12-30]元旦假期集美看摄影展 阿尔勒摄影季安排6场展览
- [ 12-27]绳子上的摄影展
- [ 12-14]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呈现本土摄影及艺术创作现状
- [ 12-05]2017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开幕 彰显集美文化魅力
- [ 11-29]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女性摄影师奖首度揭晓
- [ 11-23]阿尔勒国际摄影季25日开幕 40多场展览让您大饱眼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