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一直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图为南部新城。(张天骄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元晖 通讯员 林瑞声余庆东)站在横跨东坑湾的马新大桥上,点缀在海面的下潭尾湿地尽收眼底。这里不是翔安的制高点,但是远方被勾勒在湛蓝天空下的高楼大厦乃至路面上飞驰的车辆,全都格外清晰。
昨天,又有游客在朋友圈里晒出这样的画面,并备注“翔安蓝”。这种高能见度背后的醉人色彩,映衬的正是频频出现在翔安区委区政府重大会议中的“空气质量”。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年,翔安区空气质量指数(AQI)优的天气达到158天,良的天气198天,优良率97.53%,同比前一年提高3.54个百分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28,在全市排名第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如今在翔安常常可以听到的一句话。新时代,发展和保护如何协调,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如何平衡,翔安用一直秉持的绿色发展理念做出了生动诠释。
上下齐心 打赢蓝天保卫战
依偎着大海的翔安,总能闻到带着泥土气息的清新空气,客人都说,翔安“天生丽质”。然而,翔安蓝天的守护者却不这么看,面对不断涌入的人流、车流以及纷纷落地的重大项目,他们感受到肩上日益沉重的压力。
“城市在拓展,我们的空气质量也要持续提升。”翔安区委区政府“强优势、补短板”系列工程中,空气质量的呵护被摆在了一个尤为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去年,踏在“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和厦门会晤环境质量保障”两大引擎上,翔安强势展开两轮“守护蓝天百日攻坚”专项行动。
工地扬尘、秸秆焚烧、餐饮油烟、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如火如荼,洗砂场和废旧塑料整治势如破竹,这一切,全都被普通老百姓看在眼里。
一个旨在推动空气质量提升的“三会两群一督办”机制,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知晓。在这一框架下,去年,区环委办、城管办、渣土办、考评办统筹协作、联合调度,通报工作进展、交流工作经验、解决具体问题。
事实上,呵护清新空气,在翔安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去年下半年,这里空气质量下滑的一次小小“动向”,第一时间引起区委区政府的高度关注。即使现在,该区不少干部仍对随即召开的那场专项行动部署会记忆犹新――揣着沉重的《翔安区提升空气质量暨“守护蓝天新一轮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他们脑海里有了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完成时限,身上有了层层传导下来的责任和压力。
凝聚合力 空气质量上新台阶
昨天凌晨,一辆满载渣土的土方车经过“全身沐浴”后,从翔安南部新城一处工地缓缓驶出――其后,除了车轮留下的水印外,看不到任何泥渍。在翔安,建设工地严格落实沙土覆盖、路面硬化、车辆冲洗等“五个100%”要求,城管巡查人员足迹遍布城区乡村,市政保洁人员起早贪黑忙碌在大街小巷,共同锁定着“泥巴不上路、扬尘不上天、野外不焚烧、渣土不裸露”的基本目标。
打响在翔安各个角落的蓝天保卫战,牵连的并不仅仅是建设工地。翔安日益明确一个理念:要打赢这场无声的战役,必须在最广大的范围内寻求合力。
事实上,去年,正是在多部门形成的强大合力下,翔安接连传出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捷报:全区27家属淘汰落后产能的机砖厂全部关停,全区第一批印刷和表面涂装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顺利完成,夜间占道烧烤几乎绝迹……
而翔安正在加密布局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内,一双双眼睛也在时刻紧盯着现代化的监测设备――一有影响空气质量的“风吹草动”,他们便奔赴现场。翔安在每个镇(街)设立1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的基础上强化颗粒物监测管控,仅去年就共计发布三级以上轻微污染天气应急响应356次。
力争今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六项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新年伊始,翔安许多环保卫士就在自己的工作本上写下了这样一串目标。他们深谙,与民生福祉紧紧勾连的蓝天保卫战,永远都不能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