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李溪河道生态景观显著提升,图为新铺设的自行车道。(灌口镇供图)
厦门日报讯 (记者 林桂桢 应洁 通讯员 郭妮妮周舒芸)以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为标准,今年以来,集美区用“钉钉子”的实干精神,强力推动征地拆迁项目,以项目带动城市转型发展。今年9月,该区新一轮年度征地拆迁扫尾项目“百日攻坚”打响,力争扫除50个长期难啃的“硬骨头”或亟待“扫尾”的项目。
这些项目分散在六个镇街,不仅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还有较强的政策性,只有全区上下统筹联动,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才能形成工作合力。
集美区将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分成灌口、后溪、城市三大片区,形成由各片区征拆指挥部指挥负责、区重点办统筹协调、区联合督查办全程督查、镇街具体实施、相关部门配合的“上下联动”机制,确保各项目“明确时间节点、确保责任到人”。
通过“百日攻坚”,集美区也探索出了一套高效的工作机制。集美区委副书记、灌口片区征拆指挥部指挥长胡旭彬介绍,在指挥部层面注重开好三个会:一是每周一雷打不动召开调度会和议题会,请来征拆项目业主、代建单位、施工单位、村(居)、小组干部等,对片区所有项目逐一进行梳理研究;二是经常性地召开现场调度会,到项目现场查摆问题、协调解决,并明确时间节点、跟踪督办;三是不定期召开专题会,将征拆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摆上桌面,协同镇村、区重点办、财审、执法局等部门一起协商会诊,攻坚破题。
这“三个会”充分调动起干部的精气神,层层传达压力,推动阳光、廉洁征拆,同时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锻炼了队伍、提升了干部履职能力;也为一批产业、民生、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用地保障,有力提升了集美的宜居品质。在本次征地拆迁扫尾项目“百日攻坚”中,灌口片区涉及17个项目,截至上周已基本完成15个项目,其余项目正快速推进中。
机械工业集中区二期二号地块项目
公平公正 彰显人文关怀
“征拆工作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透明,要一碗水端平。”在灌口镇宣传委员冷海东看来,树立政府的公信力,是做好征拆工作的必要前提。
机械工业集中区二期二号地块位于集美汽车小镇的规划中心位置,在本轮项目攻坚扫尾中,需征收坑内村29.4亩土地、拆迁2栋房屋,但不少村民因对征拆政策不了解而担忧,征拆工作遭遇阻力。在灌口镇党委书记、镇长的带领下,征拆工作组人员挨家挨户宣传法律法规,反复商谈,告之征拆赔偿标准将公平公正、始终如一,逐渐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拆迁其中一栋房屋时,工作人员了解到这户人家是困难户,家中只有一个妇女带着孩子和老人,因此在商谈时充分考虑家庭情况和孩子就学问题;在与另一栋房屋拆迁户商谈时,户主反映其父亲所住的房屋因修路门口被土堆堵了,工作人员当天就前往察看,请来工程队疏通了道路。工作组的耐心和细心,换来了两个户主的信任,签下了协议。11月14日,两栋房屋拆除,征拆工作按期完成。
软件园三期招拍挂六号地块(调整)项目
以心交心 保障百姓切身利益
征收土地近32万平方米、非住宅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其中涉及120个坟墓……软件园三期招拍挂六号地块(调整)项目可谓是本次“百日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征拆工作要沉下去,跟百姓以心交心。”灌口镇党委副书记彭海防介绍,片区征拆指挥部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加班加点发通知、贴公告,组织村民开会,深入村民家中,逐户解释征拆政策和项目重要性。
“这些房子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们要尽量为他们争取。”在商谈中,工作组始终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在一个月时间内,就成功完成剩余的3万多平方米非住宅建筑的拆除工作。目前,该项目已顺利收尾。
据悉,这是软件园三期在灌口镇内最大的用地项目,投产后将有效优化该镇的产业结构,为当地集聚大量人气,带动村民增收。
田李溪项目
不厌其烦 担任纠纷调解员
近来,灌口镇党委副书记蔡永记不时会收到村民发来的微信图片,分享田李溪整治带来的惊喜:空气好了,水变清澈了,人们在新铺设的自行车道上骑车、散步。而在两年前,这里还是另一副模样――河道淤积导致水流缓慢,岸边10余个养鸭场排污,流域生态一度失去生机。
作为集美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重头戏,3.8公里长的田李溪段于2015年开工建设,计划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其中涉及1270多亩土地的征收工作。
与其他项目相比,水利工程具有时间紧、“看天吃饭”的特点,如因征拆问题而无法及时跟进,就可能影响水利安全。灌口镇积极动员村干部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入户商谈,“最多的一户要商谈十几次”。在商谈的同时,因征地牵扯出的兄弟、邻里之间的纠纷不断上演,工作人员还要充当调解员的角色,攻坚克难说服每一个征拆当事人。
目前,田李溪项目的征拆工作已全部完成,其配套的湿地公园有望于明年建成。届时,居民将乐享“水清、岸绿、景美、民富”的项目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