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厦门市公共区域充电桩将达2.5万个。
目前厦门市登记的新能源汽车有12000多辆。(本组图/本报记者黄 嵘摄)
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
现在
截至目前,厦门市登记的新能源汽车12000多辆,公共领域充电桩1800多个。
2020年
按照相关规划,至2020年,全省电动汽车总数将达到10万-13万辆。
厦门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应不低于1:7,公共充电服务半径要小于0.9公里。
厦门日报讯 (记者李晓平)在油价持续维持高位的同时,天然气也于近期涨价。传统汽车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了,那么当下风头正劲的新能源汽车在我市推广得如何呢?
“充电站不像加油、加气站一样随处可见,我每天定点来这充电,充满一次电要近1个小时。”昨日傍晚,在国家电网马厝充电站,曹操专车的师傅王春垒正等待着汽车充电,有点冷,站在一旁的他不时搓手。短短一句话,就点出了当前厦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中的两大痛点:充电桩稍显不足、电池续航能力不高。
短板1
公共充电桩司机感觉不够用,在岛外投放量很少
两排充电桩一字排开,每个充电桩前都停着正在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的加油加气站相比,这里看起来更清新、更简约。“这里现有充电站34个,几乎每天都是满的,高峰期时充电的车辆要排队。”充电站保安室工作人员傅荣茂告诉记者,在这工作两个多月了,他明显感觉来充电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但大部分都是滴滴专车、曹操专车、雷锋租车等营运车辆。
“充电桩还是有点不足,尤其岛外更少,就是有,也是以民营为主。”滴滴专车的姜师傅告诉记者,他大概一天要给车充两次电。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登记的新能源汽车12000多辆,公共领域充电桩1800多个。按照相关规划,至2020年,全省电动汽车总数将达到10万-13万辆,作为省里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发展城市之一,厦门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应不低于1:7,公共充电服务半径要小于0.9公里。为了满足日趋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目前这一比例还在提高。私人自用充电桩配比应为1:1,由于无须备案,目前没有相关统计数据。
对策
出台补助措施 公共充电桩到2020年将达2.5万个
虽然目前从数量看,厦门市公共核心区域的充电桩稍显不足,但是根据我省相关规划,到2020年,厦门公共区域充电桩将达2.5万个。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考虑到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新换代快,铺设太快,担心充电桩的标准会和电池不匹配,因此接下来两年,厦门市充电桩的建设会继续以缓慢平稳的速度推进,到2020年,随着产业生态日趋成熟,我市的充电桩也将初具规模。
对于充电桩建设,厦门还出台了相关的补助措施,新建的公用、专用充电设备,按直流充电设施495元/千瓦、交流充电设施150元/千瓦给予补助;对新建的公用、专用换电设备,给予设备投资额30%的财政资金补贴,补贴上限标准不超过:直流换电设施495元/千瓦、交流换电设施150元/千瓦。
短板2
电池充电时间长 动力持续性不强
马厝充电站内设有休息室,由于充电等待时间较长,不少司机干脆在这里解决晚餐。“充一次电可以跑260多公里,现在已经有所提高了,以前充一次电只能跑200公里不到。”王春垒说,电池的续航能力还有待提高,传统加油车,加满一箱油能跑300多公里。加气车虽然加满一次气只能跑150多公里,“但是加一次气只要5分钟左右。”
虽然充电时间较长,但新能源汽车行驶成本低。姜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充一次电40元,能跑260多公里,平均一公里耗电成本0.16元-0.17元,和加油加气车相比要便宜多了。他说,充电车动力强,0到100公里加速只需要三四秒,起步比一般高档的加油车都快。不足的是,时速超过100公里后很耗电,且动力持续性不强;有时刹车也没法太及时,降速慢,究其根源是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问题,即电池、电机和电控。
对策
突破“三电”核心技术 推进动力电池研发生产
新能源汽车已进入产业化的快速推进阶段,发展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我省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记者从《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中获悉,当前我省正以宁德时代新能源、福建猛狮科技、万润新能源等三电龙头企业为核心,引导企业努力突破“三电”系统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其中,动力电池方面,以宁德时代新能源为核心,积极推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关键原辅材料等产业链拓展,加快推进产业链投资项目建设。支持包括厦门国安达动力电池安全系统等的动力电池及安全系统生产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形成产值700亿元的全球最大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