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王守萍和女儿安海燕坚守剪纸艺术,创作出一系列精彩作品并进行了展出。 海西晨报讯(记者李立)一把剪刀,一张纸,经过一双巧手,很快,一个惟妙惟肖的人物或景物便跃然纸上。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厦门,有这样一个“剪纸世家”,母亲王守萍和女儿安海燕坚守着这门艺术,创作出了一系列精彩作品,受到各界关注。 12月17日-22日,主题为“心灵与剪刀的对话———王守萍、安海燕剪纸艺术展”在厦门美术馆举行。现场展示了两位艺术家60多幅作品,其中包括毛主席诗词剪纸系列,传统花鸟、吉祥喜庆系列和佛教剪纸系列及大型剪纸长卷《清明上河图》《百牛图》等。 此次展览分为“剪纸画简介区”“剪纸画展示区”和“剪纸画互动区”三个部分,让参观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剪纸艺术文化,同时也可以现场参与剪纸,感受剪纸的魅力。无论是门口的门型展架,还是导视牌,无不使用剪纸视觉元素,整个展厅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祖籍山西的王守萍、安海燕母女,是山西民间剪纸艺术第四代、第五代传人,同时也是“山西省民间艺术大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 在厦门居住已有十几个年头的她们坚持艺术创作,不仅创作了《清明上河图》《百牛图》等大型剪纸长卷,还创作了结合厦门实际的《垃圾不落地》《握手厦门》等主题剪纸作品。 其中,《百牛迎春图》创作于2009年1月,是母女俩历时半个月共同创作完成的,长20.09米,创下了国内牛类剪纸之最。后来,她们又耗时半年,创作完成了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这件作品长8.5米、宽0.6米,共容纳了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人物800多人,牛、马、驴、骡、骆驼等60多头,船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树木170多棵…… 除了剪纸创作外,母女俩还大力推进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常年向儿童传授剪纸技艺,至今已收徒近千人。 “文化自信,就是要做好传承。”今年63岁的王守萍说道,中小学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最关键、最基础的启蒙地,社区是最基层的组织细胞,让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可以更好地传播与传承。 |
相关阅读:
- [ 11-23]阿尔勒国际摄影季25日开幕 40多场展览让您大饱眼福
- [ 11-21]五位中国画佼佼者写生作品亮相厦门 展览持续至12月3日
- [ 11-10]日本知名展览首个中国常设馆落户厦门 打造浸入式观展体验
- [ 11-07]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博会闭幕 集美分会场三大展览仍在继续
- [ 10-14]第十三届海图会昨开幕 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