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本网原创> 正文
分享到:

金安社区书院打造“金哥安妹”等品牌 形成共同参与新格局

2017-12-13 16: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谢添实  我来说两句

金安社区手工志愿服务队制作手工义卖品

金安社区书院打造“金哥安妹”等品牌 形成共同参与新格局

——湖里区社区书院建设工作经验之七

东南网12月13日厦门讯(本网见习记者 夏菁)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是厦门首个“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其社区书院作为全市首批试点率先“开张”,摸索出“六化”建设做法,并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形成“共同参与”的新格局,成为社区书院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新亮点。

整合内外资源 不断扩展讲师队伍

在市、区缔造办提供的专家讲师团的基础上,金安社区书院立足自身,向外、向内挖掘资源,整合和培育出一支适合社区居民的专业授课团队。

金安社区通过与厦门市海事法院、厦门市医药研究所、金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和区政府办等单位开展支部共建,引进他们的法律、医疗等专业人才资源。

同时,整合社区科普大学、银发学堂、合携社工事务所等机构有经验、有专长的授课老师,以及邀请社区居民、志愿者中有专长的贤达人士担任义务授课员。目前,金安社区书院的师资队伍已达62人。

在课堂场所上,采取“1+N”模式,即1个固定主课堂加多个流动分课堂,固定主课堂设置在社区多功能会议室,流动分课堂根据不同课程的需求,因地制宜,利用幸福广场、居家养老活动中心、小精灵俱乐部、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多个室内外场所,保障了书院多种形式的教学需求。

“社区书院一周七天都有学习活动,受益学员达3万多人次。”金安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书院已成为丰富居民生活、参与社区事务、塑造共同精神的重要平台。

社区书院还对学员、教师和书院志愿者三种群体制定了嘉许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参与积极性。

注入四种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区书院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创新“4+2+1+X”课程模式,开设了党建、科普、银发、父母教育4个常设课堂、1个特色课堂亲子国学班和4个特色品牌活动。

金安社区书院在课程内容上注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和乡土文化,开设国学经典诵读、书法国画、中医养生、党课学习、雷锋精神宣讲、瑜伽、舞蹈、闽南语、腰鼓、手工编织等课程,组织篮球赛、乒乓球赛等活动,凝聚更多的居民,尤其是年轻居民参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区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微党课’,创新了党员学习的新形式,受到了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的欢迎。”金安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金安社区还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构建书院学习活动新格局。

社区建立了书院QQ群、微信群、LED七彩影院,设置移动图书借阅机等,实现学习、管理、宣传和互动的信息化。利用社区移动图书借阅机,可以将党课、经典名著、人文社科等大约3000册最新电子图书免费下载到手机上随时供社区书院学员阅读、学习。

目前,社区书院有纸质藏书5000余册、移动电子图书馆电子图书3000册,基本上能够满足居民日常对“四大文化”的阅读需求。

金安社区书院亲子国学班参与社区志愿者日活动

打造特色品牌 培育居民参与的共同精神

金安社区书院开展的“金哥安妹斗阵行”“爱心义卖坊”“民情议事厅”和“金哥安妹法律驿站”等特色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例如,在社区书院开设手工培训,组建了手工志愿服务队,创设“爱心义卖坊”,制作的手工艺品定期开展义卖筹得的善款帮助困难群众。

在开设好社区书院法律讲堂外,社区还发挥书院法律专业老师、社区法官志愿者的专业特长,成立了“金哥安妹法律驿站”。

结合社区居民法律服务需求多的特点,驿站下设一个“秀丹法官工作室”,由退休法官、社区书院理事长吴秀丹负责,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

不仅如此,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社区书院凝聚了各类草根组织、社会力量、市场化社会组织等,形成“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社区书院以趣缘为纽带,培育了亲子国学俱乐部、篮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民乐队等16个草根社团,实现自我服务的同时也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

值得一提的是,金安社区还充分利用现有的16支志愿者队伍,特别是其中的党员、文化、法律、手工、科普等志愿服务队中的200余人服务书院的授课、管理、教学辅助等。

此外,通过社区书院开办的手工培训班、亲子国学俱乐部等,又培育了爱心手工志愿服务队、亲子志愿服务队、小小志愿者服务队、美丽宣讲团等4支志愿者队伍300余名志愿者,壮大了社区志愿服务队伍规模,拓宽了志愿服务和社区书院相互融合、服务居民的新模式。

金安社区书院志愿者开展爱心义卖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