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挑战赛中,选手利用绳索在树木间滑行。(厦门日报记者张奇辉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李翔宇)来自亚洲各地的攀树高手们灵活操作各种绳索“黑科技”,如猴子般自如地穿梭于树木枝冠间,上演了一出“飞越植物园”。
上周六周日,2017首届中国攀树锦标赛暨厦门国际邀请赛在厦门市园林植物园举行,吸引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地的近30位攀树好手相聚交流。他们在单绳脚索、工作攀爬、空中拯救、上攀项目、速度攀爬、投掷豆袋等项目上展开预赛资格赛角逐,并在大师挑战赛上演巅峰对决。
5年前,厦大开设“攀树课”,标志着攀树运动正式进入中国大陆。这一次,大陆首个国际性攀树赛事落户厦门。风靡欧美的攀树运动在大陆方兴未艾,厦门扮演着重要的助推角色。
【拼速度】
亚洲强手上演“树木与激情”
在植物园绿林深处,一棵高约25米的柠檬桉上,两名全副武装的选手正进行上攀双人对垒项目的激烈角逐。单脚踩在绳索的脚踏上,不断向下蹬,双手同时发力拽着绳索向上爬,全过程身体不接触树干――来自香港的职业攀树师马学铭仅用十一秒钟,便蹿上12米的高度,拍响象征胜利的铃铛,也引爆了阵阵喝彩。
马学铭可谓速度型好手,在上月的香港攀树锦标赛刚拿了上攀项目和速度攀爬的冠军。他也曾参加过世界锦标赛,但未获得名次,“白人选手起步较早,技术娴熟、手脚修长,特别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的选手个个实力强劲。”本次比赛依据世界攀树锦标赛的标准办赛,他认为,厦门举办这样的赛事,促进亚洲选手彼此交流很有必要。
此番来参赛的选手和技术人员,有不少从事着与马学铭类似的工作。事实上,利用攀树绳索作为核心技术进行树木维护工作在国际上已经很流行,攀树师和注册树艺师已经被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认(中国大陆暂时还没有),是项不热门而高薪的职业。以香港为例,如果对树木进行调查、修剪,并写出调查报告,日薪可达上万港元。攀树运动就是由此发展而来。
本届赛事,不少港台的前辈前来参赛交流、传经送宝,也让大陆的攀树爱好者和林木工作者大呼过瘾。
【拼脑力】
选手花式“征服”大树
如果说上攀项目更像是“攀绳”,比拼的是上升速度,那么工作攀爬和大师挑战赛等项目则是实打实地在树枝间摆荡跳跃,极具技巧性和观赏性。
昨日上演的大师挑战赛是之前多项目的集合,考验的是综合能力。晋级该项目的除了职业攀树人外,有多名像西北大学的攀树课教师陈超这样的“学院派”。只见他在树上不慌不忙,先是在侧枝上小心翼翼地行走到规定点位,用安全短绳固定好位置,用手锯敲响铃铛,完成一个规定动作;接着麻利地转换绳索系统,摆荡腾挪,健步一跃,“飞”到另一条枝干上,抵达下一个工作点……树上枝条错综复杂,极大地考验选手的经验、思维和应变能力。陈超整套项目完成得娴熟流畅,在规定的30分钟内到四个点位完成手锯敲铃、木条投掷等规定动作,博得满堂喝彩。
而厦大毕业生、中国攀树优秀选手俞燕玲,则与陈超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路线规划,她分别在两棵树上搭设了两个绳索系统,虽然上树前准备时间比较久,但在树上的攀爬和作业效率更高。同样的一棵树,每个人有不同“征服”方法,也是攀树运动的挑战和乐趣所在。
【点击】
攀树运动门槛低
攀树运动好玩吗?从零开始是否容易?昨日,毕业于厦门大学、现供职攀树体育有限公司的俞燕玲向记者现身说法。俞燕玲原本在厦大是练田径的,2015年,她在校园里接触到攀树运动,便一发不可收拾,才学习几个月,便在香港攀树锦标赛等赛事上争金夺银、崭露头角,逐渐成为中国大陆攀树运动的先锋人物。
从陆上跑,到树上“飞”,再到成为职业的攀树运动推广者。她用一句话来描述攀树运动的魅力――“上了树就不想下来了”。在树上思考人生,下了树和同伴讨论技巧,真是不亦乐乎。
俞燕玲表示,攀树的门槛很低,上至60岁老人下至几岁的儿童,都可以享受攀树乐趣。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从初阶的玩法学起,既安全又简单。虽然刚开始没法完成高难度动作,但至少有一个满足点――离开地面到树上,有了不一样的视野。她表示,攀树和攀岩不同,树是鲜活的生命体,在攀爬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树的纹理和温度,和自然来次最亲密的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