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好一些,“一带一路”三年前就开始实行了。或许有人会认为在国外投资不靠谱,但看国内的共享单车,“烧起钱来”也不含糊。要取得成功自然是需要承受附带的损失,我们固然希望附带损失少,但却不能因为有附带损失就不支持。于外,则是打开“生存空间”的“一带一路”,用人民币向外投资。于内,今年发改委主导环保部配合,实行钢铁、煤炭、天然气等供给侧改革。 那么这些政策的本质是什么呢?个人觉得是面向未来的工作机会的竞争。这里就有人会问:部分企业停产、甚至倒闭不是减少工作机会吗?何来增加? 我们知道,一个技术进步固然会消灭一些工作岗位甚至是行业,但必然也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尤其在工业生产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低端产业最后必然是被关的。早点主动关,还可以使社会资源集中到可以制造新就业机会的新兴产业上来。所以,在这种技术进步为驱动的就业再分配浪潮中,我们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去掉低端产能,为新产业腾出空间。那么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看到,在周期趋势变化之前,我们已经做了生存空间巩固的工作(“一带一路”)再次自我革命的准备工作(国企改革+产能升级)。 回到开始的那句话:减税的关键是平衡。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相对慢,所以结算地位远不如美元,故而平衡更重要。我们的税改推进一步都很艰难,第一道“坎”在分税制。所以,要税改推进,先要调整分税制;要调整分税制,先搞定房地产。我们能看到,这两年除了钢铁煤炭,供给侧最成功的就是房地产,现在四线城市的库存都去得差不多了,用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说法就是居民杠杆扩大效果明显。因此,目前的地产政策可以概括为,去掉信贷杠杆,用土地供应和户籍捆绑(限购)到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再慢慢放开,同时,加强租赁和公租房推进,解决买不起的居住需求。那么,信贷投放就可以指向实体,尤其是核心产业政策。如果有心的不难感受到,今年各级政府主导产业基金的规模在迅速扩大,比如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主导的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已经近7000亿。从信贷上看更加直接,央行“定向降准”后将是全面“加息”,用产业发展机会吸引资本流入。新产业发展起来,旧产业迁出,本身也在创造工作机会。至于中国的减税,必然是根据国情、逐步细分进行的,会向国家需要的产业行业倾斜。整体的减税窗口,至少也要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后才能进行。 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其它任何选择,只能与国休戚,荣辱与共。我们不是在经历一个时代,我们本身就是一个时代。(作者 唐迁) |
相关阅读:
- [ 12-05]今年1-10月 集美企业减税负逾5亿
- [ 10-28]今年1-9月厦门集美地税为企业减税减负逾5亿元
- [ 07-11]厦门市海沧区减税再加码 企业再减负
- [ 07-11]厦门市海沧区减税再加码 企业再减负
- [ 06-29]集美多部门协作 为中小微企业宣讲最新减税政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