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校园垃圾分类工作半年蜕变:从零开始到值得全国学习

2017-12-04 16:09:49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通过做游戏,让垃圾分类从孩子抓起。 (市教育局供图)

  集美区新亭幼儿园大班亲子制作环保时装秀。(市教育局供图)

厦门日报讯 对于厦门师生来说,此次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获得的点赞,是一年前、甚至半年前不敢想象的。

那么,厦门学校是如何从生活垃圾分类基础都还“一穷二白”,到“值得全国学习和借鉴”的?它到底有什么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半年蜕变

从零开始到值得全国学习

严格意义上说,厦门校园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工作,是在半年前。刚开始,不仅学生,连主持这项工作的老师对生活垃圾到底分几类,都毫无概念。

湖里中学副校长林洲辉曾说,当时大家都“雾茫茫的”,找不到专业人士来指导。林洲辉自己“赶鸭子上架”,紧急自学成才,培训学校老师。市教育局宣教处副调研员张宙说,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是从四色垃圾桶学起的。

不仅如此,最开始,不少学校看到的是生活垃圾分类的“皮毛”,认为生活垃圾分类,无非就是多设四色垃圾桶,发放不同颜色垃圾袋。也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调查四色垃圾桶发放数量时,有的学校竟报了四百多个。

从现在看,厦门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一个重点是:它很快就被扭转到正确的轨道上。

市教育局副局长吴亿年说,我们坚持一个理念,垃圾分类是为了环保,如果因为垃圾分类,把旧的垃圾桶全部丢掉再买新的,那就违背了垃圾分类的初衷。

市教育局要求各校首先要勤俭节约,如果垃圾桶的颜色和分类标识不一样,只要它能承担装垃圾功能,采用粘贴标识等方法改造下就得继续用。特别是教室里的垃圾桶,都可以“将就”,市教育局甚至不鼓励学校分发垃圾袋。

在这种健康垃圾分类理念指导下,很多学校开始比赛“称重减量”,比的不是谁的分类垃圾桶里垃圾多,而是“如果你今天的垃圾比昨天少了,那你就赢了!”

走进课堂让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应该说,厦门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的收获,比预期的还多。

市教育局德育处处长许界群说,我们原本觉得,开展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就是单纯的垃圾分类,但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如果生活垃圾分类只是“光杆司令”,它就没有生命力;只有把它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先进的理念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市教育局不仅为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学生分别编写了一套生活垃圾分类的教材,还出版了两套书:垃圾分类的学科融合丛书和教学设计丛书,以告诉老师们讲到哪个知识点,可以“顺带”讲讲垃圾分类理念,以及可以怎么讲。

不少学校在实践中,把渗透的理念发扬光大。譬如说,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也特地被设计为和垃圾分类有关:小明分别运了几车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这样,就可以在运算中灌输垃圾分类的理念。

不仅在课堂上,生活垃圾分类还走进课外活动――很多学校成立了“第101个社团”:生活垃圾分类社团。当然,更不用说校园的“五节”,肯定有生活垃圾分类的影子。譬如说,科技节里,有学生利用语音自动识别器,来教大家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走进家庭 通过孩子带动家庭甚至社区

厦门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之所以被疯狂打call,还有一点原因:通过一位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最终带动一个社区。

让教育部门引以为傲的是,教育系统这支生活垃圾分类的队伍十分强大――截至去年,厦门全市在校学生数(含省部属高校)有79万名,加上近5万名老师,这支队伍至少有84万人。

还远不止这些人。市教育局通过“小手拉大手”,开展垃圾分类家庭教化行动,即通过孩子把垃圾分类理念带回家,去影响他们身后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多学校还要求,学生每周拍摄一张家庭生活垃圾分类照片、每月编辑一个微视频,上传到班级家长QQ群。

张宙坦承,最开始时,家长有怨气有怨言。但是,随着厦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广后,这些怨气和怨言就少了。

厦门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某种意义上看,学校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可以回答一座城市要用多少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这个问题――如果学校从幼儿园孩子开始灌输生活垃圾分类理念,那么,或许再过1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这些孩子走出校园,会把这种理念散播到更广泛的范围内。

未来更好

不仅动力满满 还更注重创新

回过头去看,一年前甚至半年前的厦门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可以算得上是“两重天”。吴亿年说,甚至在半年前,我们很多人还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现在不仅知道要怎么做,而且还开始有创新了。

郭献文则认为,师生们在过去半年中的最大变化是:对于垃圾分类,从过去的“别人要我做”,变成现在的“我要做”。

更重要的是,郭献文说,现场会并不是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终点,它只是另外一个出发点。他介绍说,接下去,我们还要把垃圾分类工作融入智慧校园建设,建立大数据;此外还要将它和绿色校园建设、人文校园建设结合起来。

郭献文说,我们要通过校园垃圾分类工作,为厦门创建文明城市“六连冠”注入鲜活的校园因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