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28日(福建日报记者 潘抒捷)如何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覆盖所有党员干部群众?怎样让十九大精神引起大家发自内心的共鸣?厦门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从形式和内容入手,一方面策划推出“十九大精神@你我他”理论宣讲轻骑兵进基层活动,多线联动奏响宣讲“大合唱”,另一方面,在全市范围内征集推荐专题课程,双管齐下,动员全市各级各类宣讲资源,打通了宣讲的“最后一公里”。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郑锦聪是厦门市思明区厦港街道厦港新村的居民。72岁的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十九大精神@你我他”理论宣讲轻骑兵进基层活动的一名宣讲员。
这项活动由市、区两级宣传部、讲师团联动组织,各区分别成立十余支轻骑兵分队,成员既有党员干部、专家学者,也有普通群众、身边典型。每场宣讲,由3-5名宣讲员进企业、农村、社区,入机关、军营、校园,面对面地宣传十九大精神。
7日,郑锦聪起了个大早,赶往15公里外的思明区委党校。当天,厦门市委讲师团团长苏秋华、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王彦龙等专家开展理论宣讲培训,辅导大家撰写讲稿、备课试讲。“我们要学会‘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苏秋华说,宣讲员不仅要先做足功课,吃透弄懂报告,还要掌握说话的艺术,既讲出权威的“高度”,也讲出鲜活的“温度”。
这些经验让台下的郑锦聪频频点头,不时在自己打印的十九大报告摘录上做笔记,“我边听边记,效果比较好”。实际上,各区也都进行了辅导培训。集美区灌口镇上塘村老支书林和兴常年在基层工作,特别同意要掌握“群众语言”。
“我梳理提炼了‘一个中国梦、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等带数字的纲要,更加好记易懂。”他说。
10日,首场宣讲活动同时在思明、湖里、集美三个区进行。党的十九大代表、思明区莲前街道前埔北社区党委书记陈建萍分享了参加十九大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湖里区老特区建设者陈凤娇讲述特区发祥地翻天覆地的变化,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晋玲从令外国人羡慕的“无现金”移动支付消费环境等身边的变化说起,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让现场听众很“解渴”。
“那天下着大雨,道路太泥泞了。我硬着头皮踩下去却发现迈不开步子,鞋子已经陷在泥中。”17日,海沧区在海沧街道青礁村芦塘书院举办专场活动。
作为青礁村的村主任助理,台胞李佩珍首先分享了这件糗事,如今4年过去了,一度面临拆迁的村子蜕变成远近闻名的生态文化村落。她的宣讲实况,也被录制成微视频,发布在区、街的“两微一端”平台上。
变化触动着大家的心弦。村老人协会会长颜顺安、老党员颜福顺、芦塘合唱团成员颜惠英等人接过李佩珍的话匣子,谈过去、谋未来,尤其是聊起乡村振兴战略,气氛非常热烈。
“我们要求每区至少宣讲30场,目前各区都已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王彦龙说,这场活动动员了全市各级各类宣传力量参与宣讲,把理论宣讲从宣传部、讲师团唱“独角戏”转化为多层级、多部门、多领域协奏的“大合唱”,效果显著。
发力宣讲课程“供给侧”
“我想补报四个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宣讲课程,可否? 相关表格已发送到指定电子邮箱。”“材料收悉。我们特别欢迎实际工作部门的行家里手,参与到宣讲活动中来。”这是一段微信上的对话,询问者是厦门市建设局一位副局长,而答复的则是苏秋华。
事情是这样的: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开幕当天,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就面向在厦高校、党校系统、社科界、各级讲师团及实际工作部门征集有关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宣讲课程。
短短十几天内,便有近百名专家学者、党员干部报送了200多个宣讲专题。其中,79名宣讲员的140个宣讲课题经把关筛选,被分成7大专题编入 《2017年全市理论宣讲专题目录之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辑》,同时通过各区各部门向基层单位发送,并在新兴传播渠道上广而告之。忙于工作的这位副局长,收到目录后才发现疏忽了征集的截止时间,这才有了之前那一幕。
事实上,征集活动中大家都特别踊跃,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成为了一个亮点。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艳涛,在征集当天就一口气报送了 《中国崛起与全球秩序重构》 《全面理解选人用人科学内涵》 等课题。以他为代表,来自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思政专业的青年教师,都积极报送了相关选题,结合自己的专长进行了深度解读。
“高校青年学者更加关心关注党的十九大,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课题研究和理论宣传,有了更强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苏秋华说,他们现在更愿意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社会发展实际,用自己的特长服务发展大局。
张艳涛认同这个看法。他不仅积极报送课题,还担任学校所在地思明区的区十九大精神宣讲团的副团长,参与了该区在中华街道举办的轻骑兵进基层活动的宣讲。“高校教师通过与基层单位和现场观众的互动交流,对基层发展实践能有更直观的认识,对本职工作也是一种帮助。”他说。
当然,除了要有充足优质课程供给,确保“想知道的能听到”,还要搭建全市性的平台,提供精准的供需对接服务,确保“听到的正是想知道的”。市委讲师团综合科科长蔡岩峰举例说,五缘实验幼儿园收到课程目录后非常高兴,却又为不知道找哪位宣讲员犯了难,一度想邀请市直机关的领导做全面解读。最后,在蔡岩峰的帮助下,选择了更加适合学校的关于教育改革和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得益于由量到质做实宣讲课程“供给”,基层理论需求也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当好中央精神的宣讲员
记者23日在厦门市委讲师团采访,就感受到了当前旺盛的宣讲需求。在一个半小时内,综合科办公室的电话几乎没有停过,大部分是各单位计划邀请师资授课,请求帮忙协调联系。
“刚刚打来电话的是湖里区区直党工委的工作人员,他们需要全面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全面依法治国两方面的宣讲。”蔡岩峰说,综合科根据要求推荐了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谢启标的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还有该校讲师陈国飞的 《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全面依法治国》 两个课程,得到对方认可后,又及时与授课人确定时间。
一天下来,大家嗓子都哑了,不过,却很满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厦门市规划委、市人才服务中心、湖里区公安分局、厦门三中,以及中建四局四公司、开元街道等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共计数十家单位主动联系要求推荐课程,均得到有效满足。
另外一些电话,则与学习资料有关。市委讲师团老师刘新告诉记者,十九大召开期间,市委讲师团迅速编辑了4期 《学习参阅》,内容关于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重要文件等;闭幕后,又组织编印《学习之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辑》,确保全市各级中心组成员人手一册。“这些资料属于权威发布,又分门别类,非常抢手。”他说,由于印数有限,兴业银行厦门分行、湖里区委组织部等单位直接要求自费加印,发放给所属基层党组织和党员。
无论是发起“十九大精神@你我他”理论宣讲轻骑兵进基层,还是在全市范围内征集推荐十九大精神宣讲课程,乃至协调对接、编印材料,顺利推进的关键都在于提前谋划。“我们立足岗位职责,多次研究部署,通过市与区宣传资源、专家宣讲与群众宣讲、上大课与微宣传、面对面宣讲与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等‘四个结合’,做好十九大精神的宣讲工作。”苏秋华说,市委讲师团同时与市委党校、市社科联、在厦高校等理论社科界的保持交流互动,确保及时、准确地提供学习辅导,当好中央精神的宣讲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