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做了个调查,凭借独特角度引起评委共鸣,捧回“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这也是厦门理工学院在这个国内大学生顶级学科竞赛中有史以来获得的最好成绩
厦门理工学院参赛学生向来宾介绍项目。
参赛的三名女生。
厦门日报讯(记者 佘峥 通讯员 罗喆) 厦门理工学院三名女生开展的一项对于小区物业的研究,最近获得中国大学生顶级学科比赛――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一等奖,不仅如此,女生们的调查让不少评委“百感交集”!
从上海拿回一等奖的陈天姿、俞汇源、庄雅婷等三位女生印象最深刻的是:评委在点评时,忍不住抱怨:对哦,我家小区的物业真是这样!
三位女生都来自厦门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去年暑假,她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厦门几个小区的调查,完成了一篇题为《“保姆”变“后妈”――物业企业身份错位酿成“城市病”》的调查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物业纠纷的根源在于:原本是被业主雇来操持家务当“保姆”的物业,俨然成为小区的“主人”,换句话说,物业企业不应是物业“管理”,而应是物业“服务”。
这也是厦门理工学院第一次在这一中国大学生顶级学科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此之前,最好的成绩是三等奖。
今年福建省有四所大学获得五个一等奖,厦门理工学院的这个一等奖是社科类唯一的一等奖。
评选背后
她们凭什么打动评委?
接地气的选题和独特观点使她们脱颖而出
今年的决赛11月中旬在上海大学举行。最激烈的比赛其实只有一天:当天,所有参赛项目在现场摆摊设点,等待评委“降临”――当天上午,评委只挑选他们认为重要和感兴趣的项目进行质询,下午才到每个摊位都走一遍。
每个项目组的同学都翘首以待评委的到来。但是,对于理工学院学生来说,一切来得似乎很容易。
陈天姿上周回忆说,当天,一堆评委直奔厦门理工学院的摊位而来。按惯例,评委要先听学生们介绍项目,不过,这一程序免了,评委们说:不用介绍了,我家小区物业的毛病,和你们调查报告中写的一模一样。
陈天姿说,评委对调查方法最感兴趣,主要问他们怎么开展调查,调查了多少居民等。
女生们遇到的唯一“挑战”是:有评委指出,报告的题目中“后妈”用词不妥,容易产生歧义,毕竟也有心地善良的“后妈”,他们建议用“恶后妈”取代。
女生淡定向评委解释说,在传统文化中,“后妈”一般是面目可憎的母亲的“代名词”,我们并不是指向“后妈”这一特定人群,只是用了传统文化的寓意。
当然,这一瑕疵不影响评委对这份调查报告的肯定。评委告诉她们,这几天,你们这份调查中的“保姆”和“后妈”成了我们讨论的“热词”,大家都在说,现在的物业企业就是“保姆”变成“恶后妈”!这一比喻很形象。
22日比赛结果揭晓,厦门理工学院获得一等奖。指导老师林志成认为,理工学院胜在接地气的选题和独特观点。小区和物业纠纷屡见不鲜,大家见怪不怪,但学生们并没有人云亦云,她们透过现象发现本质问题,得出了独特观点。
调查背后
她们为什么能敲开居民家门?
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如何让陌生人放下心防等
学生开展调查面临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一项针对物业的调查,小区物业怎么可能让调查者登堂入室?而且,三位女生的家都不在厦门,没办法把自家所在的小区当成调查对象。
指导老师邱一卉说,我们事先估计到了困难,在她们出发前,进行专业培训,譬如说,教她们如何让陌生人放下心防。这其中有不少小技巧,譬如说,调查员着装要有所讲究,要让人一眼看出是学生,一副无害的样子。
陈天姿说,我们反复告诉小区保安,这只是一项学生的社会调查,不会对物业企业产生影响。其实,事实上也是如此。
不过,在一次调查中,三位女生被一个小区的物业“扣留”了。物业方面很紧张地问学生:调查是什么目的?
女生们紧急向邱一卉求助,邱一卉在电话里解释后,物业把女生们“放”了,但没收了所有的调查问卷。女生们被“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凭借记忆,把小区居民的选项重新做出来。
看看女生们的研究结果
参赛类别:社科类
项目名称:《保姆变后妈:物业企业身份错位酿成“城市病”》
参赛学生:陈天姿、俞汇源、庄雅婷
指导老师:林志成、邱一卉、曾斯平
项目研究内容
交纳物业费,依约接受物业服务,是广大城市居民实现安居乐业最直接、最具体的保障。然而近年来,物业纠纷激增,且因其量大面广、增长快、纠纷难解,被称为新型“城市病”。
项目组通过对厦门样本小区的调查,发现物业企业身份错位,“保姆”变成“后妈”是造成这个困境的实质性原因。
物业身份错位四个表现
鸠占鹊巢:侵占公共收益“堂而皇之”
越俎代庖:业主事,物业定,你的地盘我做主
反客为主:收钱不办事,服务义务成“施舍”
欲“罢”不能:请神容易送神难
问题原因
政府引导规范不力,“防微未杜渐”
物业企业顺水推舟,“脱胎不换骨”
业主久居人下,“拨云难见日”
问题对策
恢复物业企业的“服务”本质,也就是说,不能叫“物业管理”,应该是“物业服务”。
此外,大力催生业主委员会,建立物业服务完全市场化机制,把物业纠纷纳入小康社会建设范畴等。
【解疑】
“挑战杯”有多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始于1989年,俗称“大挑”。它的含金量从主办单位就可见一斑: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等七个部委以及举办地的地方政府联合举办,被称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比赛。
还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要在比赛中获奖,有多么不容易。今年有2000多所高校的200多万个项目参加初赛,过五关斩六将后,只有314所高校的755个项目进入全国决赛,大约只有8%的项目能获得一等奖。
【链接】
厦门理工学院
连拿两块“金牌”
在中国大学生学业竞赛中,除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也是一项顶级赛事。在今年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厦门理工学院获得一金一银两铜,总积分排在全国第19名(大陆地区第17名)。
也就是说,在中国大学生两大顶级赛事中,厦门理工学院都获得了一等奖。
两个月前举行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竞争激烈程度毫不逊色于“大挑”,它是由教育部等国家六部委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青团中央等主办。全国两千多所高校的37万个项目参加,最后只决出30个金奖,相当于万里挑一。
在几个月内连获两个国家顶级赛事的一等奖,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应该不是偶然。厦门理工学院说,这是理工学院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成果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