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厦门11月23日电(陈悦李洁)11月22日,是汪秀琼来到厦门IOI棕榈城项目建设工地探望丈夫陈伟的日子。她早已计划好了,当天中午她们一家要和丈夫的工友、同是四川老乡的孙永成、霞朝航一家聚餐。在过去,这样的家庭聚餐是到工地周边“下馆子”;如今,他们有了一个新选择,到工地为他们设立的“共享厨房”自己动手做。 “共享厨房”是承建这一项目的中建三局三公司今年8月为农民工工友们设立的。中建三局三公司厦门IOI棕榈城项目经理、党支部书记胡凯告诉记者,开工已经3年的厦门IOI棕榈城项目在最高峰时,有300多名工友,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口味不一,在大食堂用餐久了,不少工友都会想换换口味;而且,工友们平时经常有亲戚朋友来探望,这时候吃大食堂不方便,“下馆子”又不实惠。 但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工地上又是不允许工友们在宿舍里用大功率电器做饭的。从如今的共享风潮中得到灵感,胡凯和同事们便创立了“共享厨房”。 对想使用“共享厨房”的工友们而言,预约“共享厨房”十分方便。项目部为工友们建了专门的微信群,工友们只要在群里说一声,报下想预约的时间就可以了。 中午11时左右,做水电的陈伟和从事保安的孙永成还没有下工,汪秀琼和霞朝航带着买好的菜,先来到了“共享厨房”。工地资源有限,厨房面积不过十来平方米,但收拾得干干净净,从电饭煲、燃气灶到各种厨具一应俱全。 已经使用过“共享厨房”三四次的汪秀琼和霞朝航“熟门熟路”。汪秀琼在案板上切起了菜。她说,主要由霞朝航掌勺,“她炒的菜更好吃。” 汪秀琼切的是四川人做菜少不了的辣椒和青椒。为了今天的聚餐,她们还带来了一大罐泡辣椒,这些辣椒除了用来做一盘正宗的川菜回锅肉,还要用来炒一盘鸡蛋。早早规划好菜单的霞朝航说,在“共享厨房”里,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做什么,特别方便。 |
相关阅读:
- [ 04-10]免费手机阅读要成为农民工人的“好帮手”
- [ 03-20]"农民工司令"牵线做“媒” 为上千名农民工找到满意工作
- [ 03-10]“农民工代表”周振波谈家风家训:奶奶叫我走正路
- [ 03-10]厦门全面开展建筑项目农民工实名制就业登记工作
- [ 09-24]厦门农民工和困难职工 将获专门志愿服务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