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台湾优人神鼓剧团来厦交流演出,创始人刘若瑀谈《勇者之剑》——
“优秀的中华文化是两岸观众共鸣的源泉”
舞台上,鼓在动,锣在动,表演者的身体也在动,台下的观众却说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
东南网11月14日(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 林世雄 通讯员 郑立华 文/图)11日和12日,台湾优人神鼓剧团携集大成之作《勇者之剑》亮相厦门闽南大戏院两岸艺术节。这是优人神鼓剧团继2016年《时间之外》后二度来厦演出。
“最后,你看见勇者把剑指向了自己,因为,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10日,在厦门环岛路排练秀“快闪”之后,一身简约米色麻衣的剧团艺术总监刘若瑀畅谈起了她的“优人神鼓”和《勇者之剑》,“《勇者之剑》,主要是在教人做一件事——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凝聚力的源泉。”刘若瑀说,优人神鼓的创作根植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希望能让两岸观众有共鸣,也更有生命的温度,“两岸观众观演时的感动不仅是当下瞬间,还从历史而来”。
导师一句“西化的中国人”棒喝了她
打拳、打坐、打鼓,这样简单的生活方式,不仅在剧场这样具有仪式感的地方开辟了新的表演形式,而且还要每一位观众重新认识自己……在台湾,“优人神鼓”的创始人刘若瑀就是一个慢下来的传奇。这些年来,刘若瑀和她的“优人神鼓”不仅带去演出,还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台湾每一家诚品书店开业,都会邀请她的团队做开幕演出。有评论称,十余年来,优人神鼓之所以能够创造独特的演出,是因为戏剧和鼓的创作是建立在自然与本土文化的磐石上,独立在尘嚣而养成不争于俗、不扰于世的纯真情怀。
1988年,刘若瑀创办了“优人神鼓”的前身:优剧场。当时的她,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戏剧系毕业后,又赴美国攻读纽约大学剧场艺术硕士。回台湾后,做过云门舞集的舞蹈演员,也曾是台湾兰陵剧坊的当家花旦,时常与台湾戏剧界代表人物金士杰等同台对戏,获得过金钟奖,前程似锦。她自称,顺遂人生甚至传来错觉,人生于世无事不可努力求得。
就在此时,她在台湾木栅老泉山创立了“优剧场”,十多位成员远离繁华的台北,驻扎在木栅老泉的原始森林中。他们每天在山上打拳、打坐、打鼓,女生束发,男生光头,生活极其简单。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受她师从的波兰戏剧大师果托夫斯基(Jerzy Grotowski,大陆译为格洛托夫斯基)的影响很深。
“当时他到纽约选学生去加州训练,200个人里选了12个,我居然入选了,感觉自己挺厉害的。”刘若瑀说,到加州以后,主张要学员了解自我的果托夫斯基在一片森林里对他们进行“魔鬼训练”,“每天从下午四点半开始,至于训练到几点,没有人知道,有时候是凌晨两三点,有时候是凌晨四五点,每天都累到可以瘦两公斤,回家的时刻就像是打胜了一场战役一样”。不过,在城市生活、成长的刘若瑀经恩师如此一番训练,开始在与自然的相处中觅得别样的安全感。
后来,果托夫斯基让学生们创作一个作品,从自己的记忆里找出感情最深的儿歌。选择陆游《钗头凤》的刘若瑀满以为自己可以取得高分。结果,导师的一句话“从作品看得出,你是一个西化的中国人”,却给她当头棒喝,“原来我跟自己的传统文化失联了”。后来,她才明白,老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都是做了再说,而她的作品是想出来的,“应该把自己放到事情中去,而不是置身事外”。
内心被严重打击的刘若瑀决定要回头重新“长大”,她走遍全台湾,感受一切传统古老的东西,感受和文化的关联。
“道艺合一”,终创“优人神鼓”
果托夫斯基给了刘若瑀一个建议:“从现在开始,请你吃饭走路任何时候观察自己,就好像身体中有两个你。”
创立“优剧场”后,刘若瑀带领着团员,在台北近郊木栅的老泉山上,跟着山间的自然变化生活,使团员从中体悟如何让自己的心稳定下来,一棒一棒安静地练习打鼓。她试图达到导师所教授的状态:Be in concious,保持一种有意识的状态,不再对周遭的一切事物熟视无睹。
1993年,云门舞集的鼓师黄志群也加入了团队。这个从小学“狮鼓”的男子,后来还成为了刘若瑀的丈夫。直到黄老师的加入,刘若瑀才将果托夫斯基的身体训练、东方传统武术、击鼓、静坐等修行元素融会贯通,产生一种“道艺合一”表演创作灵感,将其炼化成如今独具台湾风味的“优人神鼓”。
成名后禅悟,成了《勇者之剑》的灵感
优人神鼓不仅在台湾广受欢迎,他们的足迹也几乎踏遍了世界上的各大知名城市。此次优人神鼓带来的作品《勇者之剑》可以说是一场精品集萃,里面汇集了几段极具代表性的精彩舞段,包括勇士持剑找寻生命勇气的《持令》;刚中有柔、柔中带刚的《金刚王宝剑》;在内敛中散发力量的《拔草寻蛇》;喊出心中无畏和信心的《踞地狮子吼》;长棍与舞蹈完美配合的《持剑之心》以及散发澄净心意的《献曼达》。
《勇者之剑》想要传达的是一种安定的力量。“2002年,我闭关了三个月,禅坐了这么多年,我突然看到荒谬的人生。”刘若瑀说,在没有成名之前,他们靠山吃山,风雨为伴,从大自然中汲取力量。第一次演出成功后,他们一直受到各种邀请,“突然有天,我们意识到,离开了山上,会不会变得浮躁,我们就很想回到那安静的时刻”。
那一天,刘若瑀写下一句话:“那天我坐着,就只是坐着,我看见了许多的我。”在刘若瑀看来,《勇者之剑》就是一个关于勇者所必经的修行之路的故事。勇者因为持剑,看到了自己的怯弱;也因为持剑,找到了面对生命的勇气。“每个人的生命过程总会遇到阻碍和挫折,如何渡过难关最终要依靠内心的力量。当优人面对自己内在最深的未知时,让鼓声如棒喝,在棒起棒落间,探讨生命的起落与幻灭。最后,你看见勇者把剑指向了自己,因为,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