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车太多,能否分流岛外?》后续
电子围栏 操作过程
使用安置在地面上的信号发射与接收器,通过芯片信号发射覆盖技术,划定一个无形的围栏,然后通过共享单车定位,判断车辆是否停靠在了禁停区或者推荐停车区内,进而采用惩罚和奖励手段,以达到规范停车的效果。
厦门日讯( 记者 席恺 邵凌丰 见习记者黄雪燕)厦门共享单车首轮集中整治行动仍在有序进行中。通过记者集中走访,发现在单车总量控制方面,的确有明显的整治成效,不过,乱停、占道的情况依然存在。
控制总量,固然可以从源头上管控共享单车乱象,但是对于共享单车的日常管理,还需要有相对明确的解决方案――一个最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怎么解决乱停放的问题?
随着对问题的思考,“电子围栏”技术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因为它是解决乱停放问题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和切入点。随着政府相关部门的明确表态,对共享单车市场的整治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在厦投放共享单车的几家车企昨日均向记者表示:将使用电子围栏技术,引导用户规范停车。
然而,随着思考和调查的深入,我们发现:电子围栏技术其实曾经出现过,只是后来悄悄地消失无踪――它为何消失?又如何让它真正地推广于实际应用中?我们尝试寻找答案。
一个动态 《技术要求》指向“规范停车” 电子围栏能做到
本月6日,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正式发布团体标准《基于物联网的共享自行车应用系统总体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在《技术要求》中,对停车规范问题及所需条件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包括:共享单车企业应建立用户信用体系,对于用户不规范用车在体系中体现;车辆应具备包括定位在内的一系列功能;规范用户停车,宜具备停放区引导功能,向用户推荐目的地附近的停放区域,以及禁止停放、骑行区域等信息。
车辆定位、引导停放、禁停区域……《技术要求》中的这些关键词,事实上都指向了电子围栏这个技术。
一些表态 电子围栏将应用于厦门 但什么时间启用尚未定
在解决厦门共享单车停车问题上,在厦投放的各车企有何规划或动作?
ofo的龚先生表示,目前小黄车在北京地区已经应用了电子围栏停靠技术,仅仅在通州试点就设立了近300个电子围栏。“类似于电子围栏停靠技术一定会在厦门应用的。”不过对于具体应用时间,他没有做出明确答复。
哈罗方面则回复称,他们将会在厦门使用两种电子围栏技术,引导用户规范停车,不过具体是什么技术,对方称不便透露。
据了解,摩拜已经在全国建成4000余处电子围栏,并支持其他企业的单车接入。摩拜厦门方面负责人此前称,已与相关部门共同在集美龙舟池旁设立了一批摩拜单车推荐停车点――通常意义上的推荐停车点,并不包含电子围栏技术,停车仍需靠用户自觉。
一个窘境 电子围栏曾在厦门“上线”不到一月悄悄下线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单车企业的表态都信誓旦旦,却都给不出具体的推进时间表。是因为电子围栏技术真的很难吗?其实不然。
自今年4月份开始,电子围栏就成为热门话题,试点消息频传,车企也乐于宣传自身企业的“新技术”,尤其是在北京,还设有重点区域――遑论技术成熟与否,至少在实际运用上,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
所以,即使在政府部门出重拳整治的大背景下,车企在厦门还依然只是对电子围栏含糊其辞。这其中又有什么缘由?我们不妨将观察的时间跨度延伸到今年年初。
车企Hellobike在今年2月曾试行过电子围栏。具体操作方式为:受电子围栏约束,违停的用户都会遭到扣分扣钱的处罚。上线不到一个月,它就悄无声息地下线了,再也寻觅不到踪影。
Hellobike方面当时给本报记者的答复是:部分用户流失,迫于竞争压力,电子围栏下线。这事实上也反映了车企打的小算盘:谁先动,谁吃亏。
推行电子围栏,圈住了相应的规则,却必然带来用户的使用不便,甚至导致不适感增强――在群雄环伺的竞争环境下,这个微小的变量就足以让原本的忠实用户另投他处,导致用户流失。“共享单车那么多,换一辆骑就是了,再大不了,换一个品牌。”一名业内人士这样描述用户的心态。
“电子围栏技术圈住了规则,却圈不住用户的心。”曾有一名不愿具名的共享单车工作人员这样说。
有趣的是,从媒体对北京当地电子围栏试点区域的测试结果来看,无论是摩拜还是ofo,均以引导、鼓励用户规范停车为主,并未强制性采取扣信用等举措――上了技术,处罚没有跟进,技术的约束力也有限得很。
一个方案 政府部门介入 引领车企“齐步走”
我等你先动――车企彼此都处在观望状态,谁也不愿意当“出头鸟”。不过,既然电子围栏技术已经被公认为治理共享单车乱停放的“杀手锏”,推行它,势在必行。
主管的政府部门需要强力介入,打破这种彼此观望的微妙平衡。“如果政府部门依法提出强制要求,车企也必须要推行电子围栏。”一名业内人士说,如果是各家车企在主管部门的推动下“齐步走”,按照相同的时间表推行电子围栏,彼此间的戒备和观望应当会削弱不少,推行起来的力度和速度都能有质的提升。
当然,因为多家车企的存在,电子围栏的使用还有多个问题需要主管部门关注:停车位如何规划、企业间是否车位共通、部门与车企之间如何交换数据等,都需要主管部门与车企进行协调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