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委组织部、市行政学院、市环保局联合举办生态环境大数据专题培训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大数据,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实现综合决策科学化、环境监管精准化、公共服务便民化,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质的提升,也被摆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省生态环保工作紧紧抓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机遇,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已于今年10月率先全国上线运行了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厦门日报讯(记者 黄璜 见习记者 许晓婷 通讯员黄凯帝)11月2日,市委组织部、市行政学院、市环保局联合举办“生态环境大数据专题培训”,厦门市各区、市直各相关部门,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以及各区区属相关部门悉数派出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主办方邀请了环保部、省环保厅以及相关高校的专家来授课,深入讲解生态环境大数据理念与实践,让相关人员了解生态环境大数据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基础性、建设性作用,增强对大数据综合应用和集成分析的能力,为我市生态环保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生态环境大数据究竟是什么?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建设与实践,对于生态环保工作会产生怎样的划时代意义?在此次培训中,相关专家、学者都带来了哪些别开生面的讲座?请您随本报记者一起去“探营”。
本报航拍
厦门市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图为集美新城美景。(本报记者 王火炎航拍器摄)
厦门市生态环保工作相关单位均派出相关负责人参加“生态环境大数据专题培训”。
生态环境大数据
建设美丽中国的数据基石
生态环境大数据,是信息化进程中产生的可被环境保护利用的海量数据集合,既包括环保部门大数据,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污染源监控数据、环境监管业务数据等,也包括水利、国土、气象等相关部门的大数据,还包括互联网大数据,如移动终端搭载的环境要素传感设备的探测数据,甚至是网友随手拍并上传的环境现象图片,以及搜索引擎对环保相关敏感词的统计分析数据等。
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建设和运用,又将为生态环保工作带来怎样的变化?这些海量数据,利用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进行整合集成、挖掘分析和模拟计算后,可以支撑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科学化、环境监管精准化、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推进环境管理转型,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例如,空气质量能被准确预测,甚至提前获知重污染天气的确切日期、成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环保部、省、市、区(县),每一级的环保执法人员都会被纳入统一的环境监管执法平台,人员的巡查轨迹、执法任务、执法记录,都能通过平台随时调取,实现信息共享、远程调度,让执法监管更加科学化、精准化、精细化。
可以说,生态环境大数据是提高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环境管理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建设美丽中国的数据基石。环保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徐富春在“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与实践”一课中,详细地阐述了大数据与国家战略之间的密切关系,既介绍了我国大数据建设方案与进展,也着重介绍了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概念和作用,特别是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这一课既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广大学员全面掌握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与实践中的一系列基本概念。
上线运行大数据平台
推动我省生态环保工作飞跃发展
今年10月,我省已率先全国上线运行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这个平台有什么特点?具备哪些功能?将为我省、我市的生态环保工作带来哪些变化?福建省生态大数据组组长吴建闽在授课时,进行了系统、完整的阐述,将福建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过程、运作流程清晰地展示在学员们面前。
“一中心、一平台、三类应用”是我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体系的主体构架。这其中,“一中心”指的是数据资源中心,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纵向向上打通环保部、向下穿透至市县环保局及企业,横向汇聚相关厅局、科研院校和互联网数据。这里实现了103项数据的汇聚,数据量超过6.7亿条,而且每月都要更新1200多万条。“一平台”则是大数据管理平台,主要对环保业务数据、物联网监测数据、遥感卫星监测数据、互联网采集数据等进行分析,并为上层的环保决策、环境监管和惠民工程等应用提供各种数据服务。
而“三类应用”分别是综合决策、环保监管与公共服务。具体而言,基于“一中心、一平台”对海量数据的管理和分析能力,经过整合集成、挖掘分析和模拟计算,可以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进行全面、准确的综合分析,从而为区域生态环保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而立足大数据开展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各项工作,如环境监测质量管控、污染源监控、环保网格化监管、环境预警与应急、企业信用评价等,都会更加有的放矢,实现精准化、精细化的环保监管。不仅如此,生态环境大数据还可以完善生态环境的公共服务,如通过建立网上审批数据资源库,构建“一站式”办事平台,提高网上办事服务水平,更方便群众和企业。这“三类应用”可谓是我省上线运行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的巨大作用,将推动我省生态环保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全面掌握了全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的架构、功能、作用之后,学员们还上了两堂很有针对性的课。一堂课是福州大学遥感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徐涵秋带来的“基于遥感大数据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监测与评价”,另一堂课是厦门理工学院邓富亮博士带来的“厦门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思路”。前者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进行解析的方式,并以厦门为例做了详细解说,令学员们对遥感技术有了更直观的印象。后者更是立足厦门本地实际,阐述了我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构想,为学员们今后的实践提供了思路。
培训成效显著
学员掌握“窍门”
更好运用大数据
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开展了一大批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改革工作,例如,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开展环保督察巡视,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等;又如,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多部门共享相关信息数据。这些新制度、新举措的落实和实施,都离不开环境信息化、大数据应用的支撑。
更重要的是,生态环境监管也离不开生态环境大数据。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目标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实中生态环境监管的难度却越来越大。这就迫切要求转变思维观念、创新监管手段,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的技术方法作为创新环境管理的引擎,强化环境监管的利器。正因为如此,这一次“生态环境大数据专题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这场培训从一开始就做了充足的准备,不仅精心选择授课老师,详细议定课程,而且将我市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各区、市直各相关部门、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以及各区区属相关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全部纳入培训学员名单。为期两天的培训,从国家、省、市三个层面,为学员们完整介绍了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内涵与外延,厘清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与实践的脉络,让他们深刻领悟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培训中,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课程内容,使学员们更准确地把握国家、省、市的精神要求,对如何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如何发挥其在实现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利用大数据提升环境保护参与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发挥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都能更加心中有数。这就等于深入掌握了窍门,将为我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
一个架构
一机制(生态环境大数据工作机制)
二体系(组织保障与标准规范体系、 统一运维与信息安全体系)
三平台(大数据环保云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大数据应用平台)
三个目标
综合决策科学化
环境监管精准化
公共服务便民化
四个应用
环评、监测、
应急、网站
六项任务
数据整合
宏观决策
环境监管
公共服务
大数据平台
地方试点
【链接】
生态环境大数据
大事记
●2015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要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并审议通过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印发,提出“互联网+”绿色生态,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
●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这是我国促进大数据发展的第一份权威性、系统性文件,是指导我国未来大数据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15年9月,环保部成立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领导小组。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是大数据第一次写入党的全会决议,标志着大数据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启了大数据建设的新篇章。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草案,指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
●2016年3月8日,环保部印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
●2016年6月18日,福建省政府印发《福建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
●2017年10月,福建省率先全国上线运行了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