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海沧频道> 今日海沧 > 正文

厦门的这个小村庄沸腾了,因这件事被CCTV4点赞为“我的中国骄傲”

2017-10-25 00:06:02 来源: 今日海沧  责任编辑: 卢超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走心的社会教育,才是百姓最想乐见的。——海沧君

小村庄,大新闻

常受央视眷顾的厦门海沧

再一次上央视

走进“我的中国骄傲”啦

而且是央视国际频道CCTV4

这次的故事主角

是海沧的芦塘书院

↓↓↓↓

国内有这么好的福利啊?

加拿大怎么没有啊?

好生羡慕的华侨给海沧君留言

“我也发愁啊,孩子下午两点四十就放学了,没人看,只好花钱放课后班啦。”看到芦塘书院的报道后,远在加拿大工作的华人赵姣如女士深表羡慕,希望加拿大也有这样的学校,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

“没想到厦门发展这么快,民生工作如此接地气。”毕业于厦门大学的赵姣如,不忘给厦门点个赞,她认为,海沧的社区书院和四点钟学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的社会教育,有了长足进步,也是中国社会教育发展的一张名片。

看到故乡厦门的发展

这位加拿大华人女作家“青果青橙”

也发来深情感慨

↓↓↓↓

我知道,依托在社区书院的四点钟学校,是孩子们的“学习加油站”,不仅是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更有利于培养寒门子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我要为海沧这个模式点赞、喝彩!

说到初心,大家都很感动

台胞李佩珍是海沧街道美丽乡村建设顾问、青礁村社区主任助理、芦塘社区书院负责人。作为芦塘书院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说到芦塘书院时,她说:感受到了村民们的质朴和温暖,满心的感动!

李佩珍回忆,书院现址原来是陈氏宗祠,和陈氏后人沟通选址时,听说要建成书院,给孩子们提供学习、弘扬家风的平台后,他们都十分支持。村民们也被调动起来,纷纷出力献策。

其中,村民林亚花拿出了自家的番薯地,才有了芦塘书院门前的耕读文化广场,才会有现在近2000㎡的书院规模。

当时负责书院改造工程的领队大哥颜全喜,随着书院规划图的一步步实现,也是深受感染。直接提出“做这个工程可以不赚钱”,甚至把书院改造工程的收益都捐赠出来,作为书院的活动基金。

记得芦塘书院的第一次活动,也就是2017年初的冬令营,就是用这笔基金启动。200多名孩子参与,也带动了“爱心妈妈”团队的成立。村里的妈妈们自发出钱出力,在为期三天的活动里,又进行了包饺子、包汤圆的亲子活动。村干部还特意找来做海蛎煎的师傅,教孩子们做海蛎煎。

如今,良好的家风家训,让村民们更好地融入到各种项目改造,切身体会到耕读传家带来的幸福和温暖。

这是海民们的“造人工程”

一个小小的海边村落,因这么一件“小事”走进CCTV4,且在十九大召开之际,成为“我的中国骄傲”的一部分,这不仅体现了社会教育的进步,更体现了海民们朴素的家国情怀,一种深深的文化自信。

海沧大力推行的“耕读文化”

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造人工程”

李佩珍说:我们能看见的村容、村貌都是硬件打造,看不见的精神文明建设反而是更有难度的。

我们把台湾社区“先造人、后造物”的治理理念运用在海沧的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群众共谋共建的意识,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在海沧的社区治理工作中,李佩珍已切身感受到,通过调动村民共谋共建,村民在精神风貌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社区的软、硬件打造,会让村民的幸福指数年年提升。

传承家风家训,发生在芦塘村的家家户户。海沧街道党工委委员林燕红说,村民们在书院建设初期了解规划及意义后,都在大力支持和推动书院、四点钟学校的建设。街道指导、村两委落实,全村共谋共建,让芦塘书院成为海沧街道村居书院的优秀案例。

在海沧,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作为最早成立的村居书院之一,芦塘书院也很好地带动了其他村居书院的建设,“耕读文化”在海沧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目前,海沧已建成21个社区书院,还有一些书院将会陆续投用;依托书院或其他场所的四点钟学校,也达到了29个。

去年以来,海沧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依托社区书院这一平台,大力弘扬耕读文化,将优良的家风家训“吹进”千家万户。

如今,海沧通过开展“崇廉尚洁好家风”征文、“我身边的好家风好家训”征集、编写本土家风家训等活动,不断营造良好家风社风。

在海沧区的大力弘扬之下,耕读文化已成为提升市民整体素质的精神内核,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动力源。

在耕读文化的引领下,海沧区正不断丰富和拓展着城市文明的新内涵,带动城区品质迈向更高的台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