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档案“美容”过程繁杂精细 档案的修复工作,每日都在进行。 在档案馆二楼,不大的修复室内,三五名工作人员低头忙碌着。房间四面立着多块木板,上面贴着裱好的档案文件。 为档案“美容”的过程与裱画很相似。工作人员先整理出需要修复的档案,从背面对破损处进行拼接;拼接成功后,使用特制浆糊刷一遍,再用生宣托裱;之后将其上墙晾干12至24个小时,再视情况进行修补。 对双面均有字的档案进行修复,托裱使用的则是透明的皮纸———薄如蝉翼的皮纸蒙在档案上,能清晰地透出字来。 明朝墓志铭拓片“最古早” 厦门市档案馆内最主要的收藏,是各个时期政府部门的文书档案。能进入该馆档案库房的档案,除了具备自身价值外,还得具备一定的“历史”———通常政府部门的文件在发布后,要自行保管20年,之后才收入档案馆,也就是说,现在厦门市档案馆里能找到的都是1997年(含)以前的档案。 除政府部门的文书档案外,厦门市档案馆内还有极少部分人事档案,和珍贵的历史照片、图书资料等。多年来,厦门市档案馆还开放征集、接收有价值的档案———一些名门望族曾把族谱寄存在这里,而诸如牌匾、奖杯之类的实物档案,由厦门市档案馆三楼的档案库房负责保管。 这么多档案里,当然有不少“镇馆之宝”。馆藏海后滩事件档案和鼓浪屿会审公堂档案是全省首批“珍贵文献档案”;邓小平同志题词的“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原件,也收藏在馆中。2008年起,厦门市档案馆就在为鼓浪屿申遗工作出力了———除了提供馆藏的档案资料外,还协助申遗工作组查找档案;在国际专家实地考察鼓浪屿文化遗产地当天,档案馆还选派人员携带特批的民国档案前往现场。值得一提的是,馆藏最古早的档案是一份明朝墓志铭拓片。 现在厦门市档案馆所接收的档案,不仅要求有纸质版,还需要配上电子版,以迎合数字化时代的潮流。 |
相关阅读:
- [ 10-21]手机扫描二维码 73家企业农产品可查“身份档案”
- [ 09-08]“师德档案”重在增强执行力
- [ 09-08]“师德档案”助力师者崇德
- [ 07-14]鼓浪屿117栋风貌建筑将建植物档案 预计年底完成
- [ 06-21]让档案成为我们的共同记忆
- [ 06-18]“科举制度在台湾”档案图片展开幕 清朝就有“高考移民”
- [ 06-13]让档案成为我们的共同记忆
- [ 06-10]厦门:个人档案寄存网上可以查详情 一键办理续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