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连续两天降温降雨天气,不少市民穿上秋装出行
海西晨报讯(记者 曾昊然陈雅玲)冷空气与台风“卡努”的南北夹击,数十枚人工增雨火箭弹借势催降甘霖,厦门结束了38天无有效降雨,连续两天的阵阵秋雨,让厦门有“一夜入秋”的味道,有效地缓解了厦门的旱情,昨天气温也创下了今年下半年以来白天气温的新低。
气温创下半年新低
昨天,厦门在冷空气的影响下,出现了气温倒挂的现象,凌晨时分,厦门的气温还有25℃左右,但是到了白天10点,气温只剩下22℃左右,比凌晨还低了3℃,昨天上午厦门岛内的最高气温只有22.3℃。在阵雨和沿海大风的助力下,气温创下两项新低,分别为今年下半年以来(7月之后)本站的日最低气温和日最高气温新低。日最低气温出现在昨天早晨6点46分———22.3℃,日最高气温则出现在前天晚上22点50分———25.2℃(气象上以20时-20时为一天)连续两天,连创两低,厦门终于有了一次像样的降温!不少市民一大早起来,就感觉到明显的凉意,需要穿上长袖长裤才能抵挡寒意。再加上大风呼啸,秋意感觉比较浓了。仿佛真正的秋天来了。
那厦门真正入秋了吗,气象部门提醒,目前厦门还没有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气象学上,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时才算进入了秋季,目前厦门还没有符合这个条件。所以厦门要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还得过些时日。
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昨天,市民明显感觉到了久违的雨水光临鹭岛。其实,许多市民不知道,这离不开人工增雨的帮忙。前天,厦门市气象部门向天空中发射了12枚人工增雨的火箭弹;昨天,早上6时开始到10时30分,他们又向天空中发射了一共42枚火箭弹。15日清晨6时至6时16分,气象部门分别在同安汀溪水库、翔安古宅水库和长泰的五四果场共发射人工增雨火箭弹24枚。同日上午9时10分,气象部门申请空域成功,再次在同安汀溪水库、翔安古宅水库和长泰的五四果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发射人工增雨火箭弹12枚。9时59分,在南安的后桥水库,气象部门又发射了3枚人工增雨火箭弹。10时28分,南安后桥水库又发射人工增雨火箭弹3枚。
据了解,从10月14日8时厦漳泉三地气象部门联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起至昨天下午2时,在长泰、龙海、南安、永春、同安和翔安等地6个作业点共安全发射98发火箭弹,在长泰吴田山烟炉作业点燃烧6根增雨烟条。厦门全市各地都出现了降水,在主要作业区域雨量大多在5毫米以上,同安北部山区达到中雨量级。增雨作业还在继续。虽然昨天的雨量不算很多,但是对于缓解厦门的“口渴”,还是起到一定帮助的。
蔬菜解渴尚需大雨
今年9月6日以来,厦门连续38天的旱情,让厦门菜农心焦如焚,纷纷打井抽水浇菜;而这两天的降雨,令厦门菜农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心里倍感欣慰。
“终于下了些雨!”这两天来,同安区洪塘镇新学村的菜农苏先生内心总算有些欣慰,至少这两天不用再想尽办法抽水浇灌韭菜,可稍作休息。但老苏也坦言“雨水还是太少,难解缺水的困扰。”他告诉记者,连续两天下雨后,田里的泥土湿润了些,加上气温并不高,水分蒸发慢些,勉强不用抽水浇灌韭菜。但很明显的是,农田附近的水沟、小溪水量并没有明显增加,因此,老苏期待着老天能够来场畅快淋漓的大雨,让蔬菜、小溪喝个够。
“雨水确实还是不够呀!”同安区五显镇后垄村的菜农蔡女士表示,因为水量不够,灌溉是个问题,家里还有几亩田地暂且慌着,“如果再持续降雨,接下来就可以种芥菜、包菜、白菜等。”
揭秘
人工增雨不是制造降雨
气象专家解释,人工增雨并非“无中生有”,它只是起到了催化的作用,需要许多条件吻合,才能使用。首先,空中要有较多、较厚的云层,而且云层中还要有足够的含水量,它才能起到作用。就好比一条湿毛巾,人工增雨作业就是把毛巾多拧一下,但如果毛巾是干的,再怎么用劲,也拧不出更多的水来。台风“卡努”的外围环流与持续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在厦门市上空形成了厚厚的雨云,这才有条件实施人工增雨。除了天气条件外,进行人工增雨的地点必须选择在户外空旷地点,由于火箭弹会发射进入空中,所以发射前还需要提前向空管部门申请空域。另外,人工增雨之所以不选择市区,是因为厦门市区航空线路多,由于空中管制的原因,无法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人工增雨火箭弹内部除了少量炸药外,还装有碘化银颗粒,火箭弹在云中爆炸后,碘化银燃成烟剂散播在云中,增加大量的凝结核,可以“帮助”水汽凝结成更多的雨滴,从而增大降水量。
一些市民担心,人工增雨弹里的催化剂会不会造成污染?专家解释,碘化银颗粒只有微毒,而每一枚火箭弹里的碘化银只有10.8克,量很小,不会对空气、河流和土壤造成影响。别小看这10.8克碘化银,理论上讲,1克碘化银可以在云层中形成1.8×1015个凝结核。另外,安全问题也不用担心,增雨火箭弹的材质十分特殊,它和作战用的炮弹、火箭弹不同,外壳、弹头都是非金属纤维质。它在空中自爆后形成的碎片每一块都小于100克,所以不用担心会落下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