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1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李学清 朱黄)连续多日的高温炙烤后,出现了气象中旱。大家一边等待着台风来送雨,另一边气象部门也谋划着进行人工增雨。昨天下午4时39分,厦门气象部门将汀溪水库、古宅水库和南安的后桥水库设为人工增雨作业点,同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发射了12枚人工增雨弹。数分钟后,现场就下起了瓢泼大雨!
大力协调 挤出4分钟时间发射
每个增雨作业点的作业平台上,每台火箭发射架上每次可以同时发射4枚人工增雨弹。“按照规定,每次人工增雨作业,发射架和火箭弹必须分开装运。”工作人员介绍。“人工增雨不是制造降雨,它的前提是需要天空中的云层达到一定厚度。”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云层中的温度最好要在零度以下,而判断冷云暖云就需要气象工作者根据气象雷达的回波来判断。“回波颜色浓,说明云层中水滴量足,具备下雨的条件。”
除了天气条件外,进行人工增雨的地点必须选择在户外空旷地点,由于火箭弹会发射进入空中,所以发射前还需要提前向空管部门申请空域。因为增雨作业在白天开展,空域的申请非常困难。为了能赶上这波有利的天气条件,经过相关部门的大力协调,挤出了4分钟时间发射火箭弹。
3、2、1,发射 增雨弹纷纷追云而去
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指挥、操作、监测、维持秩序,一系列作业准备工作紧张而又有序地展开。在发射架旁,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先装载一枚模拟弹。“模拟弹主要为了测试人工增雨火箭发射器的回路是否正常,进行预先测试。”
申请空域、确定发射方位、调整发射仰角、填装人工增雨火箭弹……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就绪,所有工作人员都撤离到了几十米外的安全地带,附近来往的人员也被暂时拦停。所有人都在等待最激动人心的一刻。“3、2、1,发射!”下午4时39分,操作员按下了手中的发射按钮。“嘭”的一声巨响,一枚火箭弹的尾部携着红色的火焰,直蹿云霄,瞬间消失在云层中……几十秒后,另一枚火箭弹也冲出了发射架,瞬间划过天际,去寻找它的目的地。
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发射时的声音太过震耳欲聋,火箭弹升空四五秒后在云中爆炸播撒催化剂的第二声一般人很难听到。
火箭弹完成任务后,就可以“功成身退”了。爆炸后的残壳会乘着火箭弹前部和中部的两个小降落伞下来,它是玻璃钢材质,不会有什么危险。
升空不到三分钟 现场就开始飘起雨滴
大家总会把人工增雨说成人工降雨,这让工作人员很无奈。其实,这些人工增雨作业队的工作人员可不是“雨神”,走到哪儿雨就到哪儿。相反,是他们追着云跑,追的还得是“雨做的云”。
火箭升空后不到三分钟,现场就飘起了雨滴。两分钟以后,雨势突然增大,现场下起了瓢泼大雨,人工增雨成功!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激动!
人工增雨效果显著,作业后厦门地区及周边普降大雨,最高温从前天的32℃降到了昨天下午的26℃,为饥渴的山林和农作物送上了一份清凉的甘露。
这场雨,来得不容易啊!
小百科
1.为什么厦门市区不能进行人工增雨?
厦门市区航空线路多,由于空中管制的原因,无法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2.人工增雨原理是什么?
人工增雨是通过火箭等传输手段将增雨催化剂(凝结核)送入云层,促使云中更多的小水滴变成雨滴降落下来,从而增加降雨量和降雨的范围。人工增雨除了要有安全的航空空域外,作业点位附近还要有适合的降雨云系才能作业。
3.人工增雨中若出现哑弹,该怎么处理?
气象部门提醒,假使人工增雨火箭弹发射后存在哑弹(在空中未爆炸直接掉落到地面)的情况,如有市民发现故障增雨弹,请不要靠近,并立即向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当地政府或派出所报告,不可擅自拆除、搬动或储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