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深藏山坳的锄山村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元晖)汽车沿着蜿蜒的水泥路,紧贴郁郁葱葱的山坡,吃力地向上爬行。“悠然锄山”的标识牌,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道路的拐角处。
内厝镇锄山村,本期“翔安走透透”的目的地。昨天,山里的天特别蓝,打开车窗,似乎一伸手就能摘取头顶的白云。虽然路上的车辆不多,但我们却开得缓慢——一方面,走山路要小心翼翼,另一方面,则是大家想把接连呈现在眼前的美景看得更清楚。
重峦叠嶂中,这个远离市区的小山村,一层层地揭开面纱,十几公里的环山路,我们走了半个多小时。最终提醒我们到了的,并不是山顶“锄山”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也不是迎面而来的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而是从路口一幢颇具现代感的建筑中传出的琅琅书声。
“亲情树”旁建有人行步道
书声入耳 花香四溢
袖珍型的锄山银鹰小学名声在外,由于这两年大量游客的造访,山里孩子对外人的到来已经没有从前那样敏感了。我们隔着小操场往教室好奇地张望,他们依旧捧着书本,连头都没有抬一下。
紧挨着学校,便是锄山村委会的所在地,村党支部书记宋金铁等了有些时候了。我们拾级而上,山坳里一个小村落在村部办公楼的楼顶上一览无遗。
这就是被外人所熟知的锄山,然而,我们昨天却被多次提醒――锄山并不是一座山的名字,它特指的,就是眼前这个海拔576米的村庄。
一杯杯飘荡着淡淡香气的菊花茶,摆在了桌面上。淡黄色的茶汤中,几瓣还未褪色的菊花叶吸引了我们的视线。现在,许多外人都知道,漫山绽放的野菊花,已经成为这两年锄山乡村旅游的一个亮眼符号。
一行人掏出手机,迫不及待地往外冲,映入眼帘的,是锄山村一大片错落有致的红砖古厝,以及散落在房前屋后一片片绿得诱人的田地。“你们来得不巧,如果是下个月,这里满眼都是白色花瓣、黄色花蕊的野菊花。”宋金铁指着村庄下方的层层梯田说,这些都是菊花地,整个锄山有200多亩,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
每年的11月份,是锄山野菊花的鼎盛期,而花期将持续一个月。这一点,其实已被许多外人知晓。
虽然没有菊花绽放,但昨天荡漾在空气里的丝丝菊香仍牵引着我们。村里整洁的水泥路,紧紧偎依着种满野菊的田野。我们俯下身来,细细地端详即将盛开的野菊花蕊――白色的它,小得可怜,可也正是它们,一个月之后,将把整个山野装扮成缤纷的海洋。
暂时“缺席”的是野菊,锄山村6亩大的香草园内,花儿却开得好不热闹。紫色、绿色、黄色的香草连片成势,像在田间铺开了一张张彩色的地毯,串联在藤上的紫色的牵牛花不甘寂寞地探出头来,120亩向日葵也把自己璀璨的花期锁定在了下个月……
说锄山一年四季都是花的海洋,原来一点都没有夸张。
民风淳朴幸福田园
山里的凉风徐来,艳阳下的我们倍感凉爽。据说,在天气炎热的日子,这里的气温能比山下低3到4摄氏度。
这样惬意的自然环境,正是锄山人引以为傲的,而在昨天在场的一位农业专家看来,山坳里特有的气候,也让锄山植物的生长呈现出了不少与众不同的地方。
三棵树干直径超过一米的大榕树,形态奇特地挺立在村尾的石坡上,其中两棵粗大的树枝,像两只大手一样,紧紧地“牵”在了一起。“据说,锄山开村基祖宋继育膝下有六子,老五老六去台湾闯荡后杳无音讯,老大老二就时常站在石坡上盼望兄弟归来,但最终还是在遗憾中相继去世,化为大榕树。”宋金铁说,此后,锄山人就一直把这三棵树作为手足亲情的象征,奉为“亲情树”。
话语间,村里年近80岁的蔡围老人提着满满一桶水,步履矫健地走了过来。“闲不住啊,趁着腿脚还利索,给菊花田耕耕地、浇浇水。”她笑着,露出了一排稀疏的牙齿,“虽然很多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了,但村里的老人孩子却过得很幸福。”
老人用闽南话很自然地说出这番话,又脱下鞋子到地里忙了。她口中的幸福,其实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获得感。
其实,现在走在锄山村,就像步入了一个被溪流环抱、被古厝点缀的大花园。红花绿柳掩映着修旧如旧的“地下党活动遗址”和“进士楼”,一片片荷叶漂浮在穿村而过的清澈溪流上。“这是锄山的‘村中溪’,最宽处达40多米。”宋金铁指着不远处碧波荡漾的湖面说,那里有个建于1956年的拱华宫坝,不仅积蓄着水源,也让整个山村因为水而灵动起来。
潺潺水流边,一条蜿蜒曲折的人行步道上不时传来虫鸣鸟叫声。据称,长长道路上的踏脚石,都是村民们用废旧的石材做成的。
发展产业笑迎客来
一路向上,便是据说香火很旺的佛国寺。而这里,也是锄山村妙高山的最顶部。大山之巅,凉风习习,百亩茶园碧浪翻滚。正是由于风大,一项令外界瞩目的规划已经悄然布局――这里,有望建设岛外首个山顶风力发电站。事实上,不仅是大风在这里交汇,寺庙负责人介绍,这片区域,还可能同时收到来自厦门、泉州、台湾的手机信号。
多年来隐匿深山的锄山人,不知不觉透过“产业”这个窗口,看到了他们的未来。
妙高山上,村民宋其冲老人昨天一边与我们对话,一边还在忙个不停。他说,他在为下个月野菊花茶的收成做准备――自己的6亩野菊花,每亩能产出约200斤的菊花茶,今年收成一定可观。据介绍,锄山的采茶,与野菊花的绽放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中午时分,沿着山路,我们下行,被一大片三角梅簇拥着的“公婆寮农庄”几个大字分外显眼。跨进大门,同样是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宛如又一处镶嵌在大山里的世外桃源。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长假,共有超过8000名游客游览锄山,自然也让经营农庄的农民们“沾了光”。
“您好!”见到我们来,农庄的工作人员马上迎了上来。他们脸上的笑容,是在过去单一农耕时代的农民脸上看不到的,更与锄山在乡村旅游经济中的悄然转身紧紧维系。
【旅游线路推荐】
锄山一日游
游览莲塘村→参观宋江阵文化广场→游览出米岩公园→锄山香草村→品特色农家菜→锄山探“蜜”→妙高山→结束休闲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