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渐渐低落,海水分开两边,露出了通往印斗石的道路。
昨天19时33分第一码头的低潮位景观
在皓月园附近沙滩上,有人趁着落潮下到沙滩捡贝蛤,身后留下长长的脚印。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彬彬)中秋前后有圆月,还有年度天文大潮。潮起潮落间,往往是浪高潮涌备受追捧,但其实难得一见的“海底世界”也在低潮时才揭开神秘的面纱。
昨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预报台了解到,这两天厦门可能迎来的是今年以来最低潮――昨日厦门的低潮位分别在8时22分和20时48分出现,水位分别约为97厘米和150厘米。
昨晚,厦门日报记者兵分多路,来到第一码头、沙坡尾、环岛路和鼓浪屿印斗石边,一探低潮时才有的独特风景,也为您做相应的提醒。
【特写】
海潮后退印斗石前露出“海之路”
穿梭鹭江两岸的轮船不歇,伴着浪涛声,海潮的脚步正在往海中心退去――昨日19时,鼓浪屿印斗石屹立在海中央,两旁礁石错落。一边是鹭江道上夜景明丽,世茂双子塔和演武大桥身姿傲人,一边是印斗石朦胧幽静,淡雅的灯光从草木石缝间透出,流淌出悠悠古韵。两岸灯光遥相呼应,又倒映在水中交融碰撞,明暗交错间,现代与传统正交织汇聚。
在时间的催促下,海潮加快了后退的脚步。仅仅过了十多分钟,通往印斗石的沙路在礁石中显现出来。“哇!这样就可以走上印斗石了啊!太神奇了!”李前悦是广西人,他说,傍晚刚到鼓浪屿,就被海岸的景色吸引,没想到还遇上天文低潮,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景色。他抓住机会,穿过沙路,登上了印斗石。“印斗石上面提示,不要逗留,我拍张照片,就赶紧回来啦。”他笑着说。
【讲述】
低潮才露头的礁石下是海底“宝藏”
接近20时30分,海潮已经离岸十余米远,通往印斗石的沙路变宽了,两旁的滩涂泥沙也显露出来。往两旁看去,海浪与沙滩的分界不再明晰,若隐若现,就连两岸灯光倒影从海面切换到了滩涂后,也变得模糊起来。不时有赶潮人戴着头灯,趁机在滩涂上捉鱼虾,捕海货。
老鼓浪屿人程祖家对一年一度的天文大潮,尤其是低潮印象深刻。“每逢最低潮,我都跟着大人们去印斗石旁寻觅海产品,其中最美味的就是‘红蚵仔’,另外我们还会上印斗石钓石斑鱼。”他说,印斗石旁聚集着成片的礁石,礁石下藏着丰富的海产品。低潮时,渔民们就抓住礁石露出海面的时机,捕捞许多或珍贵或大只的海货。
但神奇的是,黄家渡海域却很少受到低潮的影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运送货物的船只在低潮时仍能顺畅往来,不会搁浅。”程祖家说,即使是最低潮时,船只与黄家渡货物码头也仅需要一块3米长的木板就能连接。
【镜头】
第一码头 海水离岸四五米远
昨日18时30分,在第一码头,记者看到,海水已经退到离岸四五米远,岸边的石头完全裸露出来,几只小鼠在沙滩上跳蹿。
两艘渔船停靠在岸边,渔民正忙着把一箱箱海鲜抬上货架拉上岸。“一退潮,海水比较浅,渔船要停远一点,有时候还有搁浅的风险。”渔民说,退潮时搬货,总要多花几分力气,多走几步路。
黄厝海边 游客带茶盘观潮品茗
在会展中心附近沙滩上,海浪退离岸边约有70米,平时“藏”在海底的巨大礁石全裸露出来,不少市民趁着退潮时刻,站上礁石拍照合影留念,更有外地游客径直走上一块延伸进海里的礁石,在上面嬉戏玩耍。
到了19时30分左右,在环岛路黄厝海边,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此时的海水已经距离岸边至少有100米,一块巨大的礁石盘踞在沙滩上。虽然夜色渐浓,但沙滩上依然有成群的游客,有的游客还将茶盘带上礁石,观潮品茗,兴致勃勃。
【提醒】
切勿冒险观潮
昨日20时,在第一码头,有更多的沙滩暴露出来。记者注意到,两小时过去了,水位退去了约3米。随着沙滩越来越大,记者发现,有七八人带着鱼竿,摸黑走到码头最外沿,或跳到沙滩礁石上钓鱼。
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预报台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低潮并不极端,因此不会对轮船航次、时间造成太大影响。市海洋与渔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低潮时,原本被海水淹没的沙滩将大片裸露,市民游客切勿冒险深入海滩或登上礁石,观潮游玩。而环岛路黄厝海域是文昌鱼保护区的重点区域,市民游客请勿进入保护区非法捕捞。
【海洋预报】
-高潮时:02时42分和15时28分
-低潮时:09时04分和21时34分
-表层水温:27.0℃至29.0℃
-厦门岛南部海域浪高:
0.8米至1.5米
厦门海洋环境预报台昨日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