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正文

集美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向世界展现新形象

2017-09-28 17:20:02刘平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守住绿水青山 绽放生态之美

集美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向世界展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形象

碧波荡漾,白鹭翩翩,在厦门会晤期间,有着“厦门西湖”美誉的杏林湾,以如诗如画的生态美景屡屡刷屏,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艳惊世界的杏林湾,可以说是集美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集中展现。近年来,集美区在发展经济、推动城市建设的同时,对标一流城市、打造国家级生态区,提升宜居和营商环境,积极探索小流域治理模式、开展杏林湾截污整治等系列生态工程,向世界展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形象。

“许溪模式” 为小流域治理提供经验

靠山面海的集美生态资源丰富,辖区流淌着后溪、瑶山溪、深青溪三大溪流,以及许溪、田李溪、东李溪等13条干支流,千百年来,它们为集美带来丰富的资源和生机。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河道淤积水流缓慢,水面漂浮物成片,流域生态一度失去生机。

2014年12月,后溪许溪段小流域治理被列入厦门市小流域治理试点,集美区率先推行“河长制”,并通过河道疏浚、控源截污、畜禽养殖清理、洗砂场整治和溪流养护等务实举措,使流域生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流域治理与新型农业转型完美结合的“许溪模式”,为厦门小流域治理提供了经验。

今年,集美区将“许溪模式”全面铺开,复制到后溪、深青溪、瑶山溪三大溪流以及13条支流,打造升级版“河长制”。现在,包括区政府、镇街,农林水利、建设、环保、执法等多级多部门,乃至民间力量都共同参与溪流生态修复整治,集美区进入“河长制”2.0时代。

村庄生活污水处理 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杏林湾上游的后溪镇埭溪桥社全村户籍人口200多人,46户人家,住户分散在方圆几公里,单是这个小小的自然村,平均每天就产生约50吨生活污水。以前污水直接排入房前屋后的简易边沟,到了夏天,蚊虫滋生,又脏又臭。而今,这个村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收集接入到埭溪桥污水处理站,经过处理,“再生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

“以前多数村庄和埭溪桥一样,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进村内池塘、周边溪流,严重影响村庄生活环境和溪流生态环境。”集美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集美从2014年起开始在全区208个村庄全面实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斥资5.3亿元打造了一个集中纳管治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基本实现农村污水的“全处理”和“零排放”。

这样的“集美模式”,也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点赞”。国家住建部公布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集美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榜上有名,这也是厦门唯一获得此奖的项目。

杏林湾加装“净水器” 独享“厦门西湖”美誉

后溪流域汇聚注入的杏林湾,与集美新城“毗邻而居”,生态品质尤为重要。集美近年来在环湾流域共建设9座分布式污水再生处理站,成为治理杏林湾水环境的“利器”。这些污水再生处理站相当于大型的“净水器”,使水体达标后才能流入湾区。

同时,这些“净水器”实现与地面绿地景观建设有机融合、与住宅小区“和睦相处”。此外,通过发挥处理站的调蓄水体及再生水利用等功能,为集美建设“海绵城市”、打造分布式污水再生处理综合治理模式国家级示范区摸索了有益经验。目前,杏林湾已完成沿湾截污工程,并形成了超过20公里的环杏林湾滨水景观带。

“湿地公园就是对流经公园的水体再加装一个‘净水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溪流汇入杏林湾的后溪水闸口附近,将建一个面积约40万平方米的淡水湿地公园,在马銮湾新城集美片区范围内,拟建一座占地面积76.7万平方米的湿地公园,今年先进行6万平方米的水生态修复工程。

“互联网+垃圾分类” 登上央视新闻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集美区侨英街道海凤社区的泉水湾一期,在全市首创“互联网+垃圾分类处理”,去年还登上了央视新闻。

在泉水湾一期,随处可见垃圾分类展板,将四色垃圾桶的正确使用方式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同时,社区还专门建立了微信、QQ群,通过互联网答疑解惑,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除了示范小区外,集美区还选定6所市属和16所区属学校作为垃圾分类示范校,深入推进集美区教育系统的垃圾分类工作。

今年5月,集美区还专门成立了垃圾分类青年志愿宣传队。接下来,集美将以示范点为样本,在全区101个小区中的57个小区、7个行政村推行垃圾分类。此外,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的垃圾分类覆盖率将达100%。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