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共享单车实名认证存漏洞 身份证竟也被“共享”

2017-09-17 09:10  李姝徵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日报讯(记者 李姝徵) “有人冒用我的身份注册了小黄车!”昨日市民王女士拨打本报热线反映,共享单车的实名认证存在漏洞。只需输入姓名及对应的身份证号,即便不是本人的信息也可完成认证,顺利用车。随后,记者进行了调查。

【案例】

身份被冒用 无法注册共享单车

前日,家住在文灶的王女士,为方便出行,便在家门口扫起ofo共享单车二维码。从来没有使用过ofo共享单车的她开始首次注册:下载APP,缴纳押金……到了实名认证环节,才发现自己的身份证已被冒用。“输入姓名和身份证显示已经注册。”她说。

急着用车的她,随后输入13岁儿子的身份证号和姓名,无须其他认证环节,即刻通过认证,顺利骑上共享单车。

事发后,王女士越想越不对劲。他人冒用自己的身份,也能通过共享单车的实名认证,注册成功。那么骑行过程中,如果发生事故,或者产生影响信用的行为,是不是也要由她负责?

【调查】

多品牌共享单车 均存实名认证漏洞

那么各家共享单车是否像王女士所说的,实名认证存在漏洞呢?记者进行了调查。

记者在ofo共享单车的APP里所提示的操作步骤,输入自己手机号码、缴纳押金,即刻进入实名认证环节。记者输入之前准备好的同事的身份证号码以及姓名,无须拍照认证等的环节就顺利通过了认证。

记者随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在小白单车、Hellobike、摩拜单车、赳赳单车里进行实名认证环节,均发现了这一漏洞——只要名字与身份证相对应,就能通过认证。换言之,如果不怀好意的人盗用他人身份证,进行认证也能通过。

“实名认证的漏洞,不仅为骑行者埋下安全隐患,更让很多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王女士说。

【回应】

企业承认有漏洞 表示将做改进

随后记者联系了共享单车企业。

针对王女士的疑虑,ofo共享单车、Hellobike、赳赳单车以及小白单车的公关负责人均承认,目前的实名认证存在漏洞。ofo共享单车、Hellobike、赳赳单车方面表示,今后会通过加设上传身份证、刷脸等的环节,来完善实名认证系统。而小白单车方面则表示,为了保证用户体验,实名认证将保持现状。

那么如果自己的身份被冒用,冒用身份者骑行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该如何定责呢?冒用身份证出现了违停等的不文明行为,被扣除信用分,应该由谁负责?

“实名认证只是为了限定骑行年龄。”赳赳单车、Hellobike和小白单车公关负责人均表示,他们为用户所购买的保险,是保障每一次的骑行行为,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保障的是骑行人的权利。至于信用分,扣除的是该手机号码所注册的信用分,不会对实名注册的身份证本人产生影响。

ofo共享单车方面还表示,如果出现冒用他人身份证进行注册的情况,将扣除手机账户相应的信用分。对于冒用他人身份证进行注册情况,如若发生意外,将不进行相应的保险理赔。

【律师说法】

身份信息泄露者及冒用者

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那么实名认证的漏洞,究竟会不会对用户以及被冒用身份的市民产生影响呢?

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许东律师告诉记者,市民身份信息一旦被他人冒用,泄露者及冒用者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被冒用身份的市民本人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而在使用共享单车过程中,如果发生交通事故,责任人为共享单车的实际使用者,而不是以租赁合同为依据的被冒用身份信息的市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有明确规定,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账户注册和使用,属于侵犯公民的个人信息的行为。

此外,许东律师还提醒共享单车企业,加强共享单车使用人身份审核的同时,也应该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不得将共享单车使用人的注册信息等数据用于超越管理所必需的范围,保证用户的“隐私权”。简而言之,共享单车企业在采集确认完用户身份之后,不得将采集的信息进行主体经营外的用途,例如将信息提供给房地产公司、保险公司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