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后的高崎海域
高集海堤开口改造工程效果图。
厦门日报讯 在刚结束的厦门会晤上,鹭岛厦门,以充满风情与魅力的滨海美景征服了世人。习近平主席说,“今天的厦门也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不可否认的是,厦门之美,很大程度上源于海洋之美。而对于厦门而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谈生态,从更广博的立意来看,这更是推动厦门城市社会经济建设阔步向前的基础。
滩涂平整清理
2017年,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单上又写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市委、市政府持续不断的领导与推动下,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厦门大规模海域清淤整治工程已完成了超过70%的工程量,从2008年9月至2017年3月,厦门海域清淤累计完成投资91.8165亿元,完成清淤面积约34.35平方公里,完成垦区吹填面积约21.94平方公里,完成清淤量约11726万立方米。欧厝纳泥区、刘五店纳泥区、海峡论坛纳泥区、马銮湾纳泥区、大嶝南缘纳泥区、大嶝机场纳泥区、莲河纳泥区(大部)吹填造地工程均陆续完成。
海上清淤现场
钩机海上作业
东海域、西海域清淤整治,高集、集杏海堤开口改造,大小嶝围海造地……一系列工程将扩大厦门海域面积、提高纳潮量、保护海洋资源、修复海洋生态,使厦门的港口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厦门本岛从“半岛”回归到“全岛”。纵观厦门近十年来的城市发展史,海域清淤这项从根本上治理海洋环境的全国创举正在逐渐显现出其巨大的社会与经济价值。
9年来,虽然市清淤整治工程指挥部的领导班子不断交替接力,但常设的“创新服务、提速增效”工作准则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市清淤办作为承办单位始终按照“联系、督查、协调、保障”的工作要求各司其职,在上级领导的有力指导下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推动工程建设,最终成功牵头完成了厦门的大规模海域清淤整治工作的大量任务。
名词解释
海域清淤
厦门海域清淤整治工程是一项规模浩大、周期长、范围广、跨学科、多专业的系统性工程,涵盖了清淤吹填、开口建桥、开口建闸、岸线整治、海岛修复等诸多形式。
海域清淤对于厦门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简单来说,通过海域清淤整治能够扩大厦门海域面积,提高纳潮量,保护海洋资源,修复海洋生态,达到海天一色的效果。
【经验】
领导重视 指挥得力
翻开清淤整治工作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级领导对厦门海域整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以市海洋与渔业局为骨干力量的团队而言,加班加点为代建单位和现场施工团队排忧解难是家常便饭,许多基层工作人员几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辛劳与汗水,在各自的岗位上以负责任的态度兢兢业业地刻苦工作。
海域清淤整治工作专业性强,覆盖面广,单凭市清淤办“单打独斗”很难发挥应有作用。市清淤办在指挥部领导下以明确的运行机制规范为依据,主动加强和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等指挥部成员单位工作联系,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市清淤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区政府为确保海域清淤整治工程顺利推进,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集美区最早成立海域清淤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为厦门海域清淤整治工作的第一站,集美区祖祖辈辈靠海谋生人员多达2万人,退养安置难度大,区各级领导还是想方设法,对辖区内的东、西海域水产养殖退出做了大量的工作,率先确保了集杏海堤、高集海堤开口改造;翔安区区长亲自挂帅,成立退养工作组,抽调精兵强将,采取“办培训、促就业,建项目、助增收”等措施推动海域退养工作,腾出几十平方公里的围堰造地作业面,成为清淤工程建设的主战场;海沧区在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思路指导下,把清淤整治后的海沧湾建成全长5.8公里,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的海湾公园,这是厦门最长的呈带状,集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在深化整治成果的同时又提高了城市品位。
清淤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市土总以及路桥、象屿、百城、市政、港务疏浚公司等多家经验丰富的建设单位,以高度的责任感,科学规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严格管理,以强有力的抓手持续攻坚克难,不断推动着海域整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清淤整治工程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机制 服务到位
事实上,厦门清淤整治工作此前既没有经验可以学习,也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套用。厦门的建设者们通过实践摸索,不断创新才总结出了最适合厦门的清淤工作方法。
清淤工作开始之初,清淤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主动理顺了整治工程内管线迁改、海堤开口改造和海域清淤工程之间的串联式工作关系,制定并印发了《厦门海域清淤整治工程前期阶段和实施阶段责任分工表》。清淤办成立后,坚持把推进海域清淤整治工程建设作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健全周一工作例会制度,建立月报和建设项目信息联络员制度,制定工程进度表,确保海域清淤整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到位。指挥部调整后,又根据任务形势的变化,先后汇编完成《清淤整治工程办公室工作机制规范手册》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建设,工作运行机制更加优质高效,服务保障工作更能深入一线,“一岗双责”廉洁要求更好落到实处。
落实制度 全程监管
随着清淤整治工作的深入,进一步完善监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施工过程中的诸多环节,都体现了监管工作的“巧思”。
在运泥船舶上,安装GPS监控设备,全面监控清淤及清淤船只的运行情况,确保淤泥运到指定纳泥区, 防止海上漏泥和乱倾废现象;在人员管理上,落实岗前培训制度,要求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施工船舶、机械设备必须检验合格方可进场作业,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在工程督查上,严格贯彻落实省市两级部署的“五个一批”“三比一看”等重点工作,引导代建、监理、施工单位“比、学、赶、超”,掀起“保任务、保安全、保进度、增实效”工作热潮,通过加强项目事先论证、事中监督、事后考核等细化落实,确保工程项目高效安全文明施工。
【成果】
1 水动力交换全面改善
几年来,厦门先后对筼筜、大嶝、钟宅、集杏、高集、马銮、东坑7座海堤实施开口通海、破堤建桥、清淤还海等改造工程。集杏和高集海堤的破堤建桥,实现了近60年首次东、西海域水体的自然融通,海堤开口改造后东海域每年可向西海域净输送水7100万立方米,充分改善东、西海域水质环境。纳潮量增加4400万立方米,水交换能力提高30%,海水半交换周期从15天缩短为7天,水动力交换能力明显增强。
2 海洋生态得到有效修复
清淤整治工程西至东屿湾,东至大小嶝海域,北至同安湾,几乎囊括了厦门所有的近海海域。通过养殖清退、退垦还海、滩涂清淤和岸线整治等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提高。随着养殖清退后网箱和养殖投饵的消失,有机污染大量减少,海水中的磷酸盐、无机氮这两个反映海水富营养化的指标大幅下降——昔日鱼塘遍布,环境脏乱的湾区彻底改头换面。清淤还海后沉积多年的污泥得到大面积清除,纳潮量大量增加,海水水质明显改善。岸线建设上坚持清淤与保护相结合,构造浪漫海岸线,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极大促进了海洋生态旅游的发展。
3 通航能力进一步提升
原先封闭的海洋环境,让水动力减弱,造成港区、航道淤积加剧,影响了厦门港湾通航能力。厦门海域清淤整治工程进行大面积清淤整治和海堤开口改造后,纳潮量的增加,淤积的减少,明显提升了航道通航能力,为厦门打造世界级国际邮轮母港创造了条件。厦门港的引航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每年都有超过万艘的大型船舶进入厦门港,并且这个数字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不断增加。此外,东、西海域实现贯通后,开辟了游艇及其他小型船舶的自由通航,为发展海上旅游提供了基础条件。
4 为建设提供发展用地
把清淤与造地有机结合,在大大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也给厦门今后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用地——海域清淤整治工程中清淤造地的重要特点就是综合平衡,即清出的淤泥可“变废为宝”用于吹填造地,在消纳海域淤泥、优化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为全市建设发展等提供用地,节省建设投资。更避免了淤泥外抛对海洋环境的二次污染,从而保护了海洋,也就等于保护了厦门发展的生命线。如今西起翔安刘五店片区,东至大小嶝机场片区,北至莲河码头片区,南至欧厝片区,垦区退养整治纳泥形成了多达22平方公里的储备用地。
5 转产政策让百姓受益
为帮助涉海渔民转产上岸,各级政府不仅及时进行补偿,同时还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尽力扶持。集美区开辟128个“西海夜市”摊位,优先安排转产养殖户,根据市财政100万元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区财政也配套100万元,帮助壮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实行个人入股、政府补贴、统一经营、效益量化的办法,建成后为退养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及收入来源。翔安区统一补助转产渔民每人每月200元,对50-60周岁的人员另外实施保障性就业补贴。各级政府还与市劳动保障局举办转产渔民专场招聘会,签订《转产渔民就业岗位接收协议书》,积极搭建外出创业就业、政企对接、就地创业就业、劳务输出等平台,推动转产就业。
【背景】
海域清淤工程势在必行
碧海、蓝天、绿树、白浪是厦门滨海区域的真实写照。在厦门会晤上,海内外宾客无不为厦门的滨海美景所折服。毋庸置疑,厦门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滨海城市,“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城市之美,背后凝聚着无数建设者们的辛苦付出。
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形势需要,修建鹰厦铁路时,填筑海堤方案将厦门岛与大陆相连,形成厦门半岛。近半个世纪以来,高集海堤对厦门市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环保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更多人发现,老式海堤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短板”,在客观上阻断厦门湾东、西海域的海水交流,使北边的杏林湾成为死水一潭,而东边的东咀湾(浔江)与西边的马銮湾,则由于海水不能对流净化,再加上周边城市污水的涌入,水质严重超标。海堤两侧也因严重淤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002年,厦门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城市规划也由原先的海岛城市向海湾城市转变,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关于恢复海岛原貌的呼声日益高涨。从客观条件来看,后来杏林大桥和集美大桥的建成,为海堤的开口改造提供了可能性。2006年,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启动,标志着厦门海洋生态环境修复进程迈入更大规模阶段。
2008年,厦门海域清淤整治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集美揭牌,这标志着厦门海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正式拉开序幕。2012年9月,在原基础上又成立厦门海域清淤指挥部,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总指挥,加快推进工程速度。
市海洋与渔业局接力市交通运输局作为清淤办承办单位,连同市发改委、交通运输部门、市财政局等部门多管齐下,海监、海事、海警、边防、政法公安等涉海执法部门则成为主要的执法保障力量。清淤办建章立制,要求所有工作按规章制度办事,大到施工规划、财务保障,小到每一个施工现场的安全细节,都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写进相关文件,下发到各区、各部门和施工现场。还建立通畅的每周一工作例会汇报流程制度,无论是上情下达,还是下情上报都有了明确而清晰的渠道。
在很短的时间内,各项目业主和代建单位迅速落实到位。9平方公里的杏林大桥周边清淤及两海堤开口改造项目由路桥集团负责,大嶝机场造地一期工程也由其代建;4.8平方公里的海峡论坛纳泥工程分别交由市政建设总公司和百城建设负责项目代建;5.5平方公里的欧厝纳泥区则由象屿集团进驻……雷厉风行的领导核心,强有力的制度抓手,经验丰富的建设单位,共同推进厦门大规模海域清淤整治的全面开启。
九年磨一剑。从最终取得的成果来看,人们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存在的意义了。它不仅仅是还厦门一片澄澈的碧海那么简单,严格来说,这一项复杂系统性综合工程,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与每一个厦门人息息相关的民生与经济本质,也就是使厦门涉海经济获得源源不断可持续发展的永动力。从历史经验看,持续清淤生态保护才能使厦门湾海域避免重蹈泉州刺桐港,漳州月港被堵塞的覆辙。通过退养清淤,保护海域功能;增强海水循环,美化生态岸线;持续推进全市退养,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更多储备用地。科学可持续的海域清淤整治是厦门湾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