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本网原创 > 正文

厦门会晤文艺晚会是怎么诞生的?陈维亚讲述背后的故事

2017-09-04 22:02:38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谢添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会晤文艺晚会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陈维亚接受采访

东南网9月4日厦门讯(本网记者 卢超颖 李霖)今晚,充满闽南特色和世界语言的厦门会晤文艺晚会揭开面纱。大幕拉开之后,浓浓的海风扑面而来,大海成为了整台晚会的主题和主线,将富有闽南特色的文化串联演绎,向世人展现出历史与现代交汇的独特韵味。

晚会以《扬帆未来》为名,向世界展示了闽南文化。据了解,晚会共有600多名演职人员参与,其中大部分来自于厦门、福州等地,包括厦门歌舞剧院、厦门市小白鹭艺术中心、厦门市南乐团,还有来自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的大学生合唱团等。

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凝聚了主创团队的心血,本网记者采访了厦门会晤文艺晚会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陈维亚,为网友们讲述台前幕后的故事。陈维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闭幕式执行总导演。

深入八闽采风

灵感来自闽南南音

白鹭飞翔,海阔天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近一个小时,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据了解,晚会的筹划准备花费了8个月时间,陈维亚说,主创团队在筹备前期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为晚会确定了“国家品质、闽南特色、厦门风情”的标准。

今年5月,主创团队几次深入到福建各地尤其是闽南地区考察、采风,走遍了厦门,去到了泉州港口,看尽了宁德山水。“福建蕴藏的民间艺术形式实在是太丰富、太精彩了!”陈维亚说,闽南南音是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给了主创非常大的灵感,但在收获的同时,主创团队也面临着难题。由于时空容量有限,如何在近一个小时内把最精彩的东西,通过艺术的方式凝聚成一台晚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们能够看得懂、喜欢上,成为创作人员首先要面临的巨大难题。

“很可惜,都是好东西,但是必须要做取舍。”陈维亚透露说,在晚会的第三篇章南音表演《南音随想》中,舞台背景中的亭台楼阁原本设计呈现福建各地的戏曲,但由于风格很难融合,出于艺术品质要求和整体考虑的原因,最终舍弃了。

节目创新巧妙

精彩呈现闽南文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晚会中把闽南文化里原汁原味的东西,经过艺术加工后,在舞台上精彩呈现。“我们在南音的表演中创新性地加入了戏曲头箍,这在外国人看来就是中国文化。”陈维亚说,福建的海洋文化包容性是非常强的,才使得南音这一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能够保留到今天。此外,在第四篇章《月亮月光光》的表演中,现场音乐加入了中国元素。陈维亚说:“古筝是中国古乐的代表,把古乐的音色和孩子们的表演融合在一起,别有韵味。”

晚会还巧妙地融入了厦门元素。在晚会最后篇章的《扬帆未来》节目中,蓝色、绿色、黄色、红色四架钢琴一字排开,来自厦门的四位小琴童用指尖让音符跳动,流淌出美妙的乐章,呈现了绚烂的舞台效果。厦门鼓浪屿素有“琴岛”的美称,悠扬海外,陈维亚认为,用钢琴的音色来表现厦门顺理成章。

演职人员刻苦奉献

福建精神成晚会成功要诀

“福建人心中有一股气,通过晚会精彩完美地去展现福建优秀文化,展现福建人的文化自信,这也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陈维亚认为,晚会的成功不仅归功于艺术家们的通力合作,同时也归功于福建人认真努力、敢拼会赢的精神。

而这种精神自小便刻烙在福建人的骨子里。陈维亚说,在压脚鼓与四宝《闽南听雨》的节目中,大家看到的最终效果是由一个艺术家单独完成压脚鼓的表演,但实际上,这个节目原先还有20几个孩子一同上台表演。

压脚鼓是梨园戏极具特色的伴奏乐器,表演时需要演奏者一脚放置在鼓面上,一脚支撑地面。“你要知道把一只脚翘在鼓上面练是非常辛苦的,经常练完之后孩子们脚都放不下来了,抽筋僵硬了。”陈维亚说,这20几个孩子苦练了几个月,每天练功5、6个小时,从无到有将功夫练出来了,但因为艺术的需要和调整,最终没能上台。

为晚会付出很多艰辛,最终没能上台的例子还有很多。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就是晚会中最大的隐形“替身”。由于国家交响乐团有重要的外事活动,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顶替其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现场排练,包括前期工作合唱走台、演员和乐,各个技术部门不断对音乐速度进行调整,以及舞蹈和声乐演员对音乐的熟悉配合,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在8月29日晚作为“替身”完成最后一场演出后,厦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与国家交响乐团进行交接,70人团队大部分撤出,只留了小提、中提、大提、打击乐和长号等7个声部补充,参与最终演出。

“大家都毫无怨言,非常非常让人感动。”陈维亚说,与福建团队的合作非常愉快,厦门人的温柔、包容、聪明也让他印象深刻。“我相信各国的嘉宾们看到演出,一定会对中国、对我们福建、对我们闽南有一个特别亲切的感受、特别深刻的记忆,请他们把这些记忆感受带回去,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文化的交流、艺术的浸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