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用生态文明理念统筹谋划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让百姓在更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今年上半年,翔安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5,在全市排名第一
翔安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
香山花海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花海大帽山
秀丽的九溪田园风光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元晖)湛蓝的天空里,飘浮着棉花糖般的云朵——这种让不少外人惊羡的画面,这两年对于翔安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厦门蓝”的背后,无疑是当地一直保持的优良的空气质量。今年上半年,翔安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55,在全市排名第一。具体来看,该区空气质量指数(AQI)优的天数为70天,良的天数107天,优良率高达97.7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83个百分点。
在翔安,与深蓝辉映的,自然是诱人的翠绿。清澈的九溪水,犹如一条蜿蜒向前的长龙,缠绕着连点成线的美丽乡村,让沿途的广袤山林也变得灵动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刻指引着翔安的发展方向。在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道路上,翔安义无反顾地向前迈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今天,这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一个音符,奏响了翔安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区的最强音。而其中的绿色发展,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醒目位置。用生态文明理念统筹谋划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已经成为翔安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秉持的执政理念。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全面提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致力于让人民喝上更加干净的水、呼吸更加清洁的空气、在更加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清洁空气 质量指数领跑全市
今年,前来翔安观光旅游的客人不少,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冲着这里清新的空气而来。连续几个月坐上厦门六个区空气质量的“头把交椅”,难免激起一片惊叹。
然而,一位环保界人士却说,“其实,翔安的‘先天’条件并不好。”——这并不是谦虚的话,近年来,星罗棋布的省市重点项目纷纷落地翔安,再加上大量的车流人流,给这里空气质量的提升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事关老百姓的利益,再大的难题也要破解,再苦再累的工作也要做好。”翔安区的决策层在多种场合这样表态,在他们看来,空气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翔安的形象,更是维系老百姓获得感的一件大事。
从这里可以看出,翔安清新的空气,与“领导重视”确实有很大关联。今年4月,“翔安区整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一度引发外界关注。这一由翔安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组长、区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机构,下设办公室(秘书组)、综合信息调查组、法制宣传教育组、违纪问责组、违法犯罪打击处理组、行政执法专案组等,成了统筹协调推进翔安生态环境整治的“中枢神经”。提升空气质量,无疑是新机构高速运转的轴承所拉动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更关键的是,在翔安,空气质量好不好,属地领导都有责任——该区把大气污染防控工作纳入各镇(街)、区直部门党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内容,而一个空气质量周报告、月调度的基本制度也让他们时刻绷紧了神经。不仅如此,五个镇(街)还各自建成一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对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翔安第一时间捕捉、第一时间研究、第一时间寻找破解方案。
改善水质 小流域综合治理全速推进
白鹭在清澈的溪面上翩翩起舞,成群结队的河鱼在水底欢快畅游——在外务工的内厝镇莲塘村小伙子林绪农上周回家探亲,被莲溪下游这样一幅图景美得“目瞪口呆”,他说,在出门并不长的日子里,家乡母亲河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着实“想不到”。
九溪,翔安的母亲河,之所以这样称呼,直接原因还是在于其与千家万户的生活紧紧牵连。
去年,翔安建成塘头、内头治理示范区、莲溪下游安全生态水系和9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点,生猪退养全面完成,九溪流域的治理打响了“第一炮”。
“一年一溪(段)”,如今,翔安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大战役中,嵌入的这份计划表备受瞩目——2016年12月底前完成九溪流域莲溪段及东溪翔安段的综合治理,2017年12月底前完成九溪流域上游的综合治理,2018年12月底前完成九溪下游和龙东溪翔安段的综合治理……而现在同样可以确定的是,2018年底前,翔安全流域将达到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民富”的画面将真真切切地铺展在现实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在潺潺溪水旁,不少人会发现一个标注着“河长”的责任牌,“河长制”已成为翔安治水的关键字眼。在翔安区看来,地区行政首长担任河流保护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便能消除“多头管理”的弊端,督促下一级河长和相关部门完成河流生态保护任务,并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
重拳治污
环境难题迎刃而解
污染,在这里如同过街老鼠。
——随着一声声沉闷的轰鸣声,一根根烟囱瞬间倒塌,化为乌有。目前,翔安已完成全区所有机砖厂烟囱拆除工作,累计拆除大小烟囱36根,曾经数十年与翔安人相伴的冒着滚滚浓烟的标志性建筑物,从此被扫下了历史舞台。
——大型挖掘机挥舞着巨臂,挺进翔安砂场整治大战役的最前线。如今,该区46家砂场大部分已被整治清退。
——曾经被废旧物资回收行业蒙上了一层灰色阴影的马巷镇桐梓村,宽敞整洁的道路旁绿树婆娑。翔安按照“先停产,后清退”的思路,在包括桐梓村在内的多个点位全面展开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经营户停产活动……
今年以来,翔安广袤的土地,常常可以看到上述场景——它们,全都与“环境污染”有着撇不开的关系。翔安区相关部门义无反顾地打出重拳,正因为他们眼里容不下一点这样的“沙子”。
事实上,在翔安,每一位“出拳者”的身上,都怀揣着一份“责任状”。早在今年3月3日,翔安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就与各镇街党政主要领导签订《2017年各镇街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几乎同时,《翔安区2017年度党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任务分工》,也迅速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在保护青山绿水的过程中,翔安区还将充分发挥田园风光、闽南古厝、文化名胜等优势,打造有档次的农村休闲项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翔安向污染打出的每一拳,最终联结的,还是普通老百姓的获得感。正因为如此,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他们将时刻铆足力气,时刻飞奔向前。
【专访】
翔安区溪流养护负责人彭水山:
把河道当家
将垃圾一网打尽
清晨六点,朝阳的第一缕光辉才刚刚把翔安区内厝镇莲溪蔡塘段的水面镀上一层金色的薄膜,从岸边缓缓划来的一艘“小舟”便打破了这如画般的静谧。彭水山和他的同事,身着橘黄色的救生衣,娴熟地伸出约5米长的竹篙,溪水上漂浮的矿泉水瓶、塑料袋等垃圾便被其末端的网兜“一网打尽”。
作为翔安区溪流养护负责人,彭水山在这一时间点,做出这一动作,已经超过了一千个日子。说实在的,载着他们“纵横”溪水两岸的通行工具,甚至连“船”都说不上——把易于浮游的木头、轮胎等捆扎在竹排上,整个人就跨坐在上面,利用竹篙撑出的动力,顺着水道滑行。
可以说,翔安区庞大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彭水山所处的位置,堪称“第一线”,但他还是谦虚地说,他们做的,仅是“末梢”的工作。记者从他口中了解到,两年前,他们每天从溪水中清理出的垃圾,用14辆农用车还运不完,而遇到刮风下雨,工人们的工作量还会更大。
潺潺溪水,如今沿着焕然一新的河道缓缓流淌,清澈的水面倒映出白鹭的翩翩舞姿。最近,彭水山的心里,洋溢的,是难以言说的欣慰和自豪。“现在,溪水比以前干净多了,环境也好太多了。”他笑着,他们每天清出的垃圾也少了。
不过,这一唯美画面,也给彭水山带来了新的麻烦——溪流改造后,热衷烧烤的游客慕名而来,成千上万的鱼,也吸引来了为数众多的钓鱼客。彭水山透露,现在每天河道上产生的不少垃圾,有的就与这些现象有关。
“掌管”着新店镇(境内12条溪流)和内厝镇(境内9条溪流),溪水总长超过100公里的彭水山,被朋友戏称为翔安“不是‘河长’的河长”。家住新店彭厝,他从小就对翔安蜿蜒曲折的溪流了如指掌,不过,能做好今天这份并不轻松的工作,他还是把缘由归于自己对溪流的深爱。“那是我们翔安的母亲河,有种说不出的感情。”彭水山骄傲地说,和他一同奋战的近50个同事,也都是在母亲河哺育下长大的翔安本地人。
这种爱,让彭水山在强台风“莫兰蒂”袭来后,连续两个多月每天劳作15个小时打捞倒伏在溪水中的树木,毫无怨言;也是这种爱,让他在自己孩子大学毕业找工作,甚至妻子生病时“不闻不问”,把身心扑在内心当成“家”的河道上。
“现在,洁净的河道,已经串联起我们的美丽家园。”彭水山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从这种意义上看,他所做的这一切,也是为了家,“好在,我的每一个家人都很支持我,让我的心‘更澎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