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讯(记者 林爱玲)繁花似锦,琴音袅袅,对许多人来讲,这里是诗和远方。而对于鼓浪屿人来讲,坚守和传承,才能让这个小岛璀璨如新。 修缮和保护,让蒙尘的老建筑焕发新生机;热爱与坚守,让袅袅琴音再谱华章;包容与共享,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守护与传承,民间力量孜孜以求。 鼓浪屿人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保护住历史文脉,并将其传承发扬,让鼓浪屿魅力永存。 老建筑 坚持修旧如旧 焕发出新生机 鼓浪屿田尾路21号前,厦门青年田弘正与相爱3年的女友摆着幸福的POSE。他们身后,绿树掩映着白墙,如画的风景入镜,成就了这对新人的完美婚纱照。他们身后这座充满欧式风情的建筑,曾是丹麦大北电报局,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座见证时代的欧式古典风情建筑,曾一度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成为岛上某酒店的洗衣房。鼓浪屿申遗中对老建筑的修缮、复原,则为其拂去了尘埃。 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唯山告诉记者,在申遗过程中,为了还原丹麦大北电报局的建筑原貌,王唯山与古建筑专家一起翻阅大量史料,与专家、施工人员等进行了反复探讨。“每一条窗台线都要慢慢地找,整个过程需要抽丝剥茧,简直就像侦探探案。”王唯山说。如此“修旧如旧”,原丹麦大北电报局宛如重生。 事实上,鼓浪屿上重见天日的老建筑,远远不止这一栋。鼓浪屿在申遗过程中实施了天主堂、万国俱乐部、会审公堂等53个核心要素的日常养护和保护修缮工程,赋予了文物建筑新的生命力。 科学的保护、利用,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坚守,让鼓浪屿慢慢褪去历史的尘埃,“历史国际社区”的厚重和韵味,也愈发凸显出来。 音乐 琴岛“发声” 音符成为名片 “真好听!”在鼓浪屿八卦楼里,当1955年产于英国的迪恩街头风琴奏响《快乐的单身汉》,欢快而洪亮的琴声让来自杭州的5岁小姑娘欣欣乐得直拍手。 黄荣远堂里,在二楼的唱片试听区,旅美的游客张玫正静静地听着周璇的老唱片,眼中泪光点点…… 建于1907年的八卦楼变身鼓浪屿风琴博物馆,成为中国唯一的风琴博物馆,也是世界馆藏最丰富的管风琴博物馆;中国首个综合性唱片博物馆落户黄荣远堂……如今,那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已成为鼓浪屿一张闪亮的名片。 8月,华灯初上,菜园子音乐餐厅里,鼓浪屿家庭旅馆协会会长董启农请来了鼓浪屿原住民的第一支乐队———雷厝乐队。那一晚,他们合奏了《鼓浪屿之波》,董启农还用葫芦丝和乐队合奏台湾民歌《望春风》,他的同窗老友叶建中则拉起了小提琴。 家庭音乐会,曾是鼓浪屿上最独特的风景线之一。它是在独特的鼓浪屿本土文化熏陶中,自然而然生成的以家庭成员为演出主体,以住宅、庭院为表演场所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鼓浪屿家庭音乐会曾一度沉寂,而今,它又焕发出了往昔的光彩。 国际交流 老球场重开启 见证文化交融 黄昏下的鼓浪屿马约翰体育场,踢球的人们激情正酣。19岁的美国姑娘艾米一个灵敏的动作,躲过堵截,闯入禁区飞起一脚,球破门而入,球场上响起了阵阵欢呼。 在一年一度的 “鼓浪屿杯”足球俱乐部友谊赛期间,体育场上的外国友人很多。2014年起,由鼓浪屿街道主办、厦门WOX(what's on xiamen)团队承办的“鼓浪屿杯”足球俱乐部友谊赛都会在马约翰体育场举行,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参加。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们,在绿茵场上奔跑较量。 建于19世纪末的马约翰体育场,早已成为鼓浪屿国际交往、交流的一个见证。鼓浪屿这个国际社区,也成为见证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历程的一个独特的窗口。 1898年,英国牧师山雅各在鼓浪屿创办了英华书院,也把足球带进鼓浪屿,鼓浪屿成为中国近代足球的发祥地之一; 1898年,由英国基督教长老公会创办的怀德幼儿园出现在鼓浪屿,这是当时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在中西交融下,多元、丰富的鼓浪屿成为历史国际社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人文价值也良好地保存至今。而今,更广泛、更深刻的国际交流将继续进行,继续深刻地影响着鼓浪屿。 |
相关阅读:
- [ 09-02]天然大漆表现中华灿烂文化 漆画家用作品献礼厦门会晤
- [ 08-28]青年雕塑家王鹭鹰用行动诠释了“艺术的大众化”
- [ 08-26]陶瓷艺术展在角美开幕 250余件作品诠释陶瓷魅力
- [ 07-30]“让艺术走进生活”展览湖里万达开幕 走进千家万户
- [ 07-24]习近平就鼓浪屿申遗成功作出重要指示
- [ 07-06]嘉庚剧院暑期引进 14场国内外精品儿童主题演出
- [ 07-05]2000多名厦门会晤志愿者集中培训 俞敏洪为志愿者鼓劲
- [ 07-03]福建海丝寻梦文化之旅启航 百名书画名家参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