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刘承烺 通讯员 余庆东 戴锦秀/文 朱毅力 张天骄/图)党的十八大以来,翔安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帮助指导马塘村党委确立了“马塘美丽乡村·海西明珠山庄”的发展定位。
从一个偏远落后的小乡村,到首批“全国文明村”,到发展成如今的“厦门第一村”,翔安区新圩镇马塘村走出了新农村建设典范之路,艰苦奋斗、拼搏创新所代表的“马塘精神”获得了高度肯定和认可。
昔日的“瘦马塘”,“有钱不借马塘人,有女不嫁马塘郎”,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马塘村成为全省首个百亿元村,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人均年收入从1980年的不足170元,到现在人均年纯收入50000元;全村户户住别墅、开小车;全村绿化率达63%,真正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穷则思变
“瘦马塘”变“厦门第一村”
走进马塘,沿着浓荫摇曳的村中道路漫步,一幢幢中西合璧的别墅,让人感受到别有一番天地的迷人韵致。村主任陈树林说,30年前,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有钱不借马塘人,有女不嫁马塘郎。”穷则思变,作为马塘村历史上第一个高中毕业生,陈清渊决定改变这一切,改变马塘村的命运。
1985年6月,陈清水和陈清渊带领六位青年农民以股份集资的方式,兴办了同安新圩兴华罐头厂。
当时没有厂房,是用村里种蘑菇的房子来做生产车间,甚至很多设备是自己做的,而产品主要生产菠萝、荔枝、龙眼和蘑菇等罐头。水是从12公里外的古宅水库引进来,一条800多米的进村水泥路也是自己动手修的。
时光飞逝,昔日“灯不明、路不通、水奇缺”的穷马塘,变成了水、电、路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良好的工业园。
如今的银鹭工业园区,拥有员工4000多人,大中专毕业以上各类技术管理人员占总数30%左右,发展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之一,装备有代表当前国际最先进水平的食品饮料及包装物制造生产线,先后有20多个品种在国内外获大奖,其中银鹭牌花生牛奶、八宝粥、牛奶花生、椰子汁等8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银鹭商标先后被认定为福建省和厦门市著名商标、全国重点保护商标。
迄今,银鹭园区已吸纳了国内外10多家较具规模工业企业落户,解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多人就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厦门市同安、翔安两区农村经济的稳定繁荣发展。
村企共建
先富带后富共走致富路
2010年马塘村成为全省首个百亿元村,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
身为马塘村党委书记的陈清渊,心中一直想着如何带领全村奔小康。陈清渊介绍,马塘村始终坚持“以工兴村,共同致富”的宗旨,实施以厂带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战略,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号召党员干部“先富带后富,共走致富路”,通过开展包户扶贫,决不让一个村民掉队,实现共同致富。
村民陈和南的个人成长轨迹,几乎与企业同步,是跟着企业发展壮大,慢慢走上致富道路的。
上世纪80年代,陈和南一家十几口人,挤在一间瓦片房里。随着银鹭的发展,陈和南的父亲陈火刀抓住商机,在公司门口开起了饮食店和食杂店,家庭经济状况很快得到改变。
马塘村党委考虑到许多村民文化水平低、没有技术专长,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劳务工作,决定实施村企共建,以厂带村,共同致富奔小康。
陈和南参加了银鹭集团免费对村里青壮年劳力进行的技能知识培训,作为合格者被优先录取到工厂。和陈和南一样,其他经过技能培训后的村民,全部分类吸收为银鹭集团属下各企业的技术工、管理人员、工人、勤杂人员、建筑施工人员或绿化员、保洁员。对于有创业精神的村民,马塘村积极辅助,鼓励村民闯市场,多渠道发展经济。陈和南、陈和谅兄弟俩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浪潮,成为了银鹭产品广东茂名区域的经销商,兄弟联手闯出了一片天。
党建引领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陈清渊另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厦门银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天他处理繁冗的商务,傍晚、黄昏和周末他见缝插针,主持马塘村发展的各项民生大计。
2013年,马塘村党总支升格为马塘村党委,成为全省首个村企一体党委。近年来,针对村企共建特点,马塘建立了村党委班子和党员作用发挥的两个“双向进入”机制:村党委班子成员进入银鹭集团中高层、银鹭集团中高层兼任村党委班子成员;鼓励引导企业党员进入村(企)党支部班子、村党员担任企业班(组)长等一线生产骨干。“村两委办公室,长期都有人坐班值班,经常到了晚上,灯还是亮着的,及时解决难题,为村民代办事务。”这里的老百姓是这样说的。
在马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示范岗、党员联系户、党员义工队等活动,有效服务村民和企业员工;党员通过微信、微博、短信各类平台联系村民,成了“流动型”的党组织,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广泛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爱村爱家爱厂爱岗”等活动,提升党员的示范作用。
在大胆探索、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后,马塘村建立起了这样多方联动的“大党建”格局,让党组织的血脉深深地扎进群众之中。
为了长远考虑,马塘村将原有村民部分征地款转为村集体发展基金,用于投资园区配套的第三产业,以店面出租、经营员工食堂等模式发展集体经济,以保底分红的形式,增加村民收入,目前村集体每年收入达200万元,村民每年人均分红不少于4000元。
富民强村
新农村建设开花结果 实现美丽“马塘梦”
马塘第一轮新农村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陈清渊带着全村一帮年轻人,为村里修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电话。
2013年,马塘村启动了第三次美丽乡村提升工作,规划“十大项目”,总投资达到8000万元。在村中心位置,有一幢由陈清水、陈清渊、陈树林三兄弟捐建的5层高小楼。这是“十大项目”中的“幸福院”项目。目前,已有41位老人免费入住马塘村幸福院。每位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可以拿到村里补贴的3000元和陈清渊三兄弟发放的3600元。
为了规划美丽乡村,马塘村党委启动新一批新建、翻建村民别墅项目,建设别墅23栋30套,加快建设马塘生活及配套设施,真正实现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实现村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
在外界人士看来,马塘村的共同管沟项目,最能体现以陈清渊、陈树林为主的马塘村党委的超前意识和远见。共同管沟理念设计超前,总长度超过1公里。内设有DN300污水管,雨水管、给水管,DN100蒸气管及温泉管、矿泉水管、电力管,DN100有线电视、电信、移动管,实现全村供电、给排水、有线电视、电话等综合管网下地。
村民潘朝莲每天下班后,总喜欢到后山散步。马塘后山公园和水景观改造的点滴变化,她都时刻关注。目前马塘村绿化率达63%。依托日处理污水能力15000吨的银鹭污水处理厂,将工业园区的工业污水和马塘村的生活污水全部回收处理,并将回收的中水用于园林绿化、道路冲洗、景观用水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将银鹭污水厂处理后的水回送到马塘后山,形成穿村而流的水系景观。
2015年,翔安新圩镇被列入首批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名单。在二次提升、规划中,政府将马塘村的银鹭集团作为西部核心区。马塘村,自然而然成为国家级城镇建设的生力军。
马塘村,是一个孕育美丽“中国梦”的小山村,一个率先实现小康生活,中国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样本,铸造了马塘精神,书写了马塘经验。
新圩镇党委书记苏宜远强调,马塘人30多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拼搏创新,建设自己美丽家园,更像是一种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靠着“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马塘精神,马塘实现了他们心中的“马塘梦”。
沐浴在春风中的马塘村正为梦启航,乘着厦门市跨岛发展的东风,加强谋划,推进发展,演绎和书写着这个村庄新的传奇。
人物
陈清渊:无论走到哪最牵挂马塘
虽然身兼数职,但陈清渊仍然精力十足。他每次从外地出差返回厦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村子里转一圈,看一看。在他的心中,最牵挂的,始终是马塘村。
什么是马塘精神,陈清渊的理解是,敢为人先,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们闽南人常常讲,爱拼才会赢,我们这一代马塘人,就是凭着这一股子‘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拼劲,闯出一条致富路。”
“马塘的发展,离不开银鹭企业。”在马塘人看来,马塘村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银鹭的影子。陈清渊说,马塘村是跟随银鹭集团一起发展起来的。
银鹭集团公司成立以来,采取“高科技、规模化、重市场”等三大战略和实施“人才、科技、名牌”及“以创新求生存、以名牌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以商引商,以资引资”及“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扩大科技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做大做强银鹭集团。
企业得到发展,进而反哺马塘。马塘村党委主要成员,全部来自银鹭集团高层。马塘村主要基础设施,大都是企业捐资修建。马塘村的各项村务工作都能顺利推行,靠的就是以陈清渊为班长的党委班子一直坚持的八个字:公平公开、干部带头。
曾经有人说,马塘村整天就是开会,“怎么会有那么多会开呢?”对此,陈清渊从来都是一笑置之。他心里清楚,马塘的村务,必须通过开会,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确认。
在马塘,无论大小事,村两委先开会。谈不拢,召开村民小组代表会。再不行,召开户主大会,让全村人都参与到村务中来。“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陈清渊、陈树林等马塘村党委一班子,心中一直摆着一杆“公平秤”,只有一碗水端平,干部带头以身作则,才能确保公平、公正,维护村民权益。
的确,陈清渊把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马塘,马塘人服他、信他、敬他。
|